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论述 | 第15-20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5-16页 |
2.1.1 高校管理人员培养机制 | 第15-16页 |
2.1.2 “双一流”高校建设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2.1 双因素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强化理论 | 第17-18页 |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页 |
2.2.4 相关理论启示 | 第18-20页 |
第3章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 | 第20-25页 |
3.1 高校管理人员培养的历史进程 | 第20页 |
3.2 高校管理人员现状及岗位特点 | 第20-23页 |
3.2.1 整体素质偏低 | 第21-22页 |
3.2.2 可持续发展受阻 | 第22页 |
3.2.3 整体精神状态欠佳 | 第22-23页 |
3.3 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培养的效果 | 第23-25页 |
3.3.1 结构有所优化 | 第23-24页 |
3.3.2 素质有所提升 | 第24页 |
3.3.3 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 | 第24-25页 |
第4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4.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4.2 现行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4.2.1 缺乏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培养 | 第27-28页 |
4.2.2 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完善 | 第28-29页 |
4.2.3 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 第29页 |
4.2.4 尚未开展职员职级制 | 第29-31页 |
4.3 现行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4.3.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不足 | 第31-32页 |
4.3.2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弹性不足 | 第32页 |
4.3.3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不足 | 第32-33页 |
第5章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完善的对策 | 第33-44页 |
5.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完善培养机制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5.2 “双一流”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 第34-35页 |
5.2.1 “双一流”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国际视野 | 第34页 |
5.2.2 “双一流”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知识水平 | 第34页 |
5.2.3 “双一流”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合作能力 | 第34-35页 |
5.2.4 “双一流”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多岗位的复合型能力 | 第35页 |
5.2.5 “双一流”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坚定的信念 | 第35页 |
5.3 优化培养机制的原则 | 第35-36页 |
5.3.1 落实“以人为本”原则 | 第35-36页 |
5.3.2 遵循“精简高效”原则 | 第36页 |
5.3.3 贯彻“分类管理”原则 | 第36页 |
5.4 明确培养机制决策层的群体结构 | 第36-37页 |
5.5 培养机制构建的措施与建议 | 第37-44页 |
5.5.1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 第38-40页 |
5.5.2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 第40-42页 |
5.5.3 构建质控与激励机制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高校管理人员培养现状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