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化学元素与无机化合物论文--性质论文

缺位的Dawson型磷钨酸盐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5页
   ·Dawson 型多金属氧酸盐简介第12-15页
     ·饱和Dawson 型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及特征第12-13页
     ·Dawson 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性质第13-14页
     ·Dawson 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第14-15页
   ·缺位 Dawson 型磷钨酸盐第15-16页
     ·缺位 Dawson 型磷钨酸盐的结构类型第15页
     ·基于六缺位 Dawson 型磷钨酸阴离子的聚集体第15-16页
   ·单缺位的 Dawson 型磷钨酸盐扩展结构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过渡金属单取代的Dawson 型磷钨酸盐化合物第16页
     ·衍生于单缺位的Dawson 型磷钨酸盐的多聚体化合物第16-17页
     ·有机金属单取代的Dawson 型磷钨酸盐化合物第17-18页
   ·三缺位的 Dawson 型磷钨酸盐扩展结构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基于{P_2W_(15)O_(56)}的夹心型化合物第18-19页
     ·衍生于{P_2W_(15)O_(56)}的含有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化合物第19-22页
     ·基于{P_2W_(15)O_(56)}的新型过渡金属簇第22-23页
   ·六缺位的 Dawson 型磷钨酸盐扩展结构的研究进展第23-28页
     ·衍生于{P_2W_(12)}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第23-26页
     ·衍生于{P_4W_(24)}的 POM 化合物第26页
     ·基于{P_8W_(48)}建筑块的 POM 化合物第26-28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第28-29页
   ·试剂及分析仪器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5页
第二章 赤道位三铁取代的 Wells-Dawson 型磷钨酸盐的合成及其性第35-48页
   ·引言第35-36页
   ·化合物1 的合成第36-37页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36页
     ·化合物 1 的合成讨论第36-37页
   ·化合物1 的结构第37-39页
     ·X-射线晶体学测定第37-38页
     ·化合物 1 的晶体结构第38-39页
   ·化合物1 的表征第39-44页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第39页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第39-40页
     ·化合物1 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双功能的电催化活性第40-42页
     ·化合物1 的磁性质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第三章 缺位的 Dawson 型磷钨酸盐与 Sb(III)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8-64页
   ·引言第48-49页
   ·化合物2 和3 的合成第49-50页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49-50页
     ·化合物的合成讨论第50页
   ·结构第50-55页
     ·X-射线晶体学测定第50-54页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54-55页
   ·化合物 2 的表征第55-59页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第55-56页
     ·化合物的热重分析第56页
     ·化合物2 的核磁与紫外光谱第56-57页
     ·电化学第57-59页
   ·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第四章 基于具有独特的磁性质的 Cu-Phen 复合物和 Dawson 型磷钨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组装第64-89页
   ·引言第64-65页
   ·由Cl 桥连的Cu-Phen 复合物和Dawson 型磷钨酸盐构筑的杂化物第65-76页
     ·合成第65页
     ·化合物4 和5 的合成讨论第65-66页
     ·结构第66-71页
     ·化合物4 和5 的表征与性质第71-76页
   ·由混合配体桥连的 Cu-Phen 复合物和 Dawson 型磷钨酸盐构筑的杂化物第76-84页
     ·Na_2[{(CuPhen)2Cl_2}_2(bdc)]_2[P_2W_(18)O_(62)]·6H_2O (6) 的合成第76页
     ·结构第76-80页
     ·化合物 6 的表征和性质第80-84页
   ·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第五章 由 Dawson 型磷钨酸盐和过渡金属?联吡啶配合物构筑的一维链状无机?有机杂化物第89-101页
   ·引言第89页
   ·合成第89-90页
   ·结构第90-97页
     ·X-射线晶体学测定第90-94页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94-97页
   ·化合物 7 和 8 的表征第97-98页
     ·红外光谱第97页
     ·化合物的稳定性第97-98页
   ·小结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孔道几何形貌控制合成基于多酸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碗状钒酸盐和Lindqvist型钼钨酸盐衍生物氧化还原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