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孔道几何形貌控制合成基于多酸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6页
   ·杂多酸概述第10-24页
     ·杂多酸的结构类型及表征手段第10-13页
     ·杂多酸的性质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13-24页
       ·杂多酸的酸性第14-15页
       ·杂多酸在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15-20页
       ·杂多酸的光催化特性第20-22页
       ·杂多酸在光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2-24页
   ·负载型杂多酸第24-38页
     ·活性炭负载型杂多酸第25-27页
     ·二氧化硅负载型杂多酸第27-28页
     ·有机硅负载型杂多酸第28-31页
     ·二氧化钛负载型杂多酸第31-38页
   ·介孔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第38-42页
   ·课题选题目的及意义第42-46页
第二章 介孔结构H_3PW_(12)O_(40)/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合成双酚酸中的性能研究第46-62页
   ·前言第46-47页
   ·制备和表征第47-55页
     ·实验部分第47-48页
       ·试剂与仪器第47页
       ·H_3PW_(12)O_(40)/SiO_2 复合物的制备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催化剂制备第48-49页
       ·组成与结构信息第49-50页
       ·介孔结构、形貌和孔隙率第50-55页
   ·催化性能研究第55-62页
     ·实验部分第55页
       ·试剂和仪器第55页
       ·催化反应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温度的影响第57-58页
       ·苯酚与LA摩尔比的影响第58-59页
       ·H3PW12O40 担载量的影响第59页
       ·讨论第59-60页
       ·催化剂活化和循环使用评价第60-62页
第三章 孔道几何形貌控制合成有序和无序H_3PW_(12)O_(40)/SiO_2 复合材料及其酸催化性能研究第62-80页
   ·前言第62-63页
   ·制备和表征第63-75页
     ·实验部分第63-65页
       ·试剂与仪器第63页
       ·形貌控制合成有序和无序二维及三维介孔H_3PW_(12)O_(40)/SiO_2 复合材料第63-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5页
       ·有序和无序介孔H_3PW_(12)O_(40)/SiO_2 复合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第65-70页
       ·介孔结构、形貌和孔隙率第70-72页
       ·组成与结构信息第72-75页
   ·催化性能研究第75-80页
     ·实验部分第75页
       ·试剂和仪器第75页
       ·催化实验第75页
     ·苯酚与LA催化缩合制备DPA第75-80页
       ·摩尔比的影响第75-76页
       ·孔道结构有序性和几何构型的影响第76-78页
       ·活化与循环使用第78-80页
第四章 孔道结构有序度和几何构型控制合成介孔H_3PW_(12)O_(40)/TiO_2 复合材料及其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性能研究第80-102页
   ·前言第80-81页
   ·制备和表征第81-94页
     ·实验部分第81-83页
       ·试剂与仪器第81-82页
       ·不同孔几何构型的介孔H_3PW_(12)O_(40)/TiO_2 复合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第82-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94页
       ·不同孔形貌的介孔H_3PW_(12)O_(40)/TiO_2 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第83-86页
       ·表征第86-94页
   ·催化性能研究第94-102页
     ·实验部分第94-95页
       ·试剂和仪器第94页
       ·吸附和光催化降解试验第94-95页
     ·结果与讨论第95-102页
       ·吸附及其光催化降解DEP第95-98页
       ·DEP的矿化第98页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能力第98-99页
       ·染料MO和RB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第99-101页
       ·讨论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eggin型钨酸盐及Lindqvist型钼酸盐衍生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缺位的Dawson型磷钨酸盐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