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浮游选矿论文

新型低品位菱镁矿捕收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菱镁矿的概述第11-16页
        1.2.1 菱镁矿的性质第11-12页
        1.2.2 菱镁矿资源的概况第12-13页
        1.2.3 菱镁矿的用途第13-15页
        1.2.4 菱镁矿的提纯方法的分类第15-16页
    1.3 菱镁矿的浮选第16-19页
        1.3.1 浮选剂的定义、分类第16-17页
        1.3.2 浮选技术的简述第17-18页
        1.3.3 浮选的作用机理第18页
        1.3.4 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主要作用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第18-19页
    1.4 浮选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与发展第19-20页
    1.5 菱镁矿浮选剂的发展第20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1.6.1 本论文的研究方向第20-21页
        1.6.2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21页
        1.6.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第22-28页
    2.1 实验的矿样第22页
    2.2 实验的药品第22-24页
    2.3 实验的仪器设备第24页
    2.4 实验步骤和分析方法第24-25页
        2.4.1 浮选实验步骤及流程第24-25页
        2.4.2 实验的分析方法第25页
    2.5 实验装置图第25-26页
    2.6 咪唑类季铵盐的合成第26-27页
        2.6.1 咪唑类季铵盐的合成原理第26页
        2.6.2 咪唑类季铵盐的合成步骤第26-27页
    2.7 改性十二胺盐酸盐的合成第27-28页
        2.7.1 改性十二胺盐酸盐的合成原理第27页
        2.7.2 改性十二胺盐酸盐合成步骤第27-28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8-41页
    3.1 所合成捕收剂的红外光谱第28-29页
        3.1.1 咪唑类季铵盐的红外光谱第28页
        3.1.2 制备的改性十二胺盐酸盐的红外光谱第28-29页
    3.2 咪唑类季铵盐为捕收剂的浮选结果第29-31页
        3.2.1 抑制剂的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29页
        3.2.2 咪唑类季铵盐捕收剂的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29-30页
        3.2.3 PH改变时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0-31页
        3.2.4 小结第31页
    3.3 改性十二胺季铵盐为捕收剂的浮选结果第31-33页
        3.3.1 抑制剂的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1-32页
        3.3.2 改性十二胺盐酸盐的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2-33页
        3.3.3 改变时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3页
        3.3.4 小结第33页
    3.4 十二胺为捕收剂的浮选结果第33-36页
        3.4.1 抑制剂的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3-34页
        3.4.2 十二胺的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4-35页
        3.4.3 PH对浮选结果的影响第35页
        3.4.4 小结第35-36页
    3.5 菱镁矿浮选剂浮选对SiO_2品位的影响第36-38页
        3.5.1 抑制剂用量对SiO_2品位的影响第36页
        3.5.2 捕收剂剂用量对SiO_2品位的影响第36-37页
        3.5.3 pH对SiO_2品位的影响第37-38页
    3.6 菱镁矿浮选剂浮选对CaO的品味的影响第38-41页
        3.6.1 抑制剂用量对CaO品位的影响第38-39页
        3.6.2 捕收剂用量对CaO品位的影响第39页
        3.6.3 pH对CaO品位的影响第39-41页
第四章 菱镁矿的应用第41-51页
    4.1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镁第41-42页
        4.1.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41页
        4.1.2 碳酸氢镁溶液的制备第41-42页
    4.2 实验原理第42页
    4.3 碱式碳酸镁的制备第42-43页
        4.3.1 实验原理第42-43页
    4.4 反应流程图第43页
    4.5 影响碱式碳酸镁产率的因素第43-45页
        4.5.1 反应浆料的浓度的影响第43-44页
        4.5.2 碳化时间的影响第44页
        4.5.3 碳化温度的影响第44-45页
    4.6 正交实验第45-46页
    4.7 放大实验第46-47页
        4.7.1 放大实验一第46页
        4.7.2 放大实验二第46-47页
    4.8 表征与分析第47-51页
        4.8.1 低品位菱镁矿消化后浆料的XRD衍射图谱分析第47页
        4.8.2 碱式碳酸镁的XRD衍射图谱分析第47-48页
        4.8.3 碱式碳酸镁的SEM图谱分析第48-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创新点第51-52页
    5.3 实验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目视觉室内环境的机器人导航和避障算法研究
下一篇:南京地铁ATS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