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穴刺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2-14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2-14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1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2.1 试验组(井穴刺血+穴位注射组) | 第15页 | 
| 2.2 对照组(常规体针组) | 第15-16页 | 
| 2.3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 2.4 疗效总评 | 第16页 |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17-23页 |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7页 | 
| 3.2 观察指标及疗效总评比较 | 第17-23页 | 
| 4 讨论 | 第23-32页 | 
| 4.1 祖国医学对中风偏瘫的认识 | 第23-24页 | 
| 4.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认识 | 第24-25页 | 
| 4.3 井穴刺血疗法的选择依据 | 第25-26页 | 
| 4.4 穴位注射疗法的选择依据 | 第26-27页 | 
| 4.5 穴位注射及常规体针疗法的取穴依据 | 第27页 | 
| 4.6 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27-28页 | 
| 4.7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 5 结论 | 第32-33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38-39页 | 
| 附录二 综述 | 第39-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三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量表) | 第47-48页 | 
| 附录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量表) | 第48-49页 | 
|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 第49-50页 | 
| 附录六 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异常情况记录表 | 第50-51页 | 
| 附录七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八 个人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