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可见光通信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1.2 室内多入多出可见光通信技术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3.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技术 | 第15-26页 |
2.1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15-18页 |
2.1.1 白光LED的光学特性 | 第15-16页 |
2.1.2 光接收机特性 | 第16-17页 |
2.1.3 室内可见光通信链路特性 | 第17-18页 |
2.1.4 室内可见光通信噪声特性 | 第18页 |
2.2 室内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18-23页 |
2.2.1 MIMO关键技术 | 第18-20页 |
2.2.2 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特性 | 第20-23页 |
2.3 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3.1 信道间干扰 | 第23页 |
2.3.2 信道相关性 | 第23-24页 |
2.3.3 码间串扰 | 第24页 |
2.4 室内MIMO可见光系统信道解相关技术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发送端选择的室内MIMO可见光系统 | 第26-41页 |
3.1 基于SVD预编码的室内MIMO可见光系统 | 第26-29页 |
3.1.1 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3.1.2 信道特性 | 第27-29页 |
3.2 信道相关性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3.3 基于发送端选择的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32-35页 |
3.3.1 算法原理 | 第33-34页 |
3.3.2 数值分析 | 第34-35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5-40页 |
3.4.1 系统容量分析 | 第35-38页 |
3.4.2 误码率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空间调制的室内MIMO可见光系统 | 第41-57页 |
4.1 室内接收机优化 | 第41页 |
4.2 室内MIMO可见光通信空间调制技术 | 第41-46页 |
4.2.1 空间调制技术 | 第41-43页 |
4.2.2 室内MIMO可见光系统空间调制技术 | 第43-46页 |
4.3 模型建立和算法分析 | 第46-49页 |
4.3.1 链路模型 | 第46-47页 |
4.3.2 改进算法分析 | 第47-49页 |
4.4 仿真实验分析 | 第49-51页 |
4.5 不同形状房间接收机位置优化 | 第51-56页 |
4.5.1 梯形房间 | 第51-54页 |
4.5.2 L型房间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57页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