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中南半岛典型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5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1.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深化,要求我国加深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了解第10页
        1.1.2 我国在东南亚历史城市研究上存在巨大缺口第10页
        1.1.3 大区域视角下的东南亚历史城市研究框架的建构需要第10-11页
        1.1.4 东南大学缅甸妙乌古城文化遗产申遗项目第11页
    1.2 研究背景第11-22页
        1.2.1 地理背景第11-18页
        1.2.2 时代背景第18-22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22-24页
        1.3.1 研究目的第22-23页
        1.3.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5页
        1.4.1 中南半岛第24页
        1.4.2 历史城市第24-25页
        1.4.3 城市空间形态第25页
        1.4.4 文化交流第25页
    1.5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第25-27页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7-31页
        1.6.1 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第27-28页
        1.6.2 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28-29页
        1.6.3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研究第29-30页
        1.6.4 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研究第30-31页
    1.7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8 论文组织结构与研究框架第32-35页
        1.8.1 论文组织结构第32-33页
        1.8.2 研究框架第33-35页
第二章 中南半岛国家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建构与典型历史城市选取第35-74页
    2.1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网络建构的时空基底第35-36页
        2.1.1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网的地理基底——以流域为基础第35页
        2.1.2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网的时间基底——四个时间区间第35-36页
    2.2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与相关重要历史城市梳理第36-68页
        2.2.1 民族政权更迭下的重要历史城市第36-49页
        2.2.2 海陆贸易网络下的重要历史城市第49-62页
        2.2.3 中印宗教文化网络下的重要历史城市第62-68页
    2.3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的变化发展特征第68-70页
        2.3.1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的动态发展第68-69页
        2.3.2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与城市兴衰的交叉影响第69-70页
    2.4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在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的作用第70页
        2.4.1 为中南半岛各流域内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进研究提供历史文化背景依据第70页
        2.4.2 为中南半岛跨流域城市空间形态对比提供历史文化背景依据第70页
        2.4.3 为中南半岛新时期历史城市发展预测提供历史经验第70页
    2.5 中南半岛历史文化交流时空网络中的典型历史城市选取第70-72页
    2.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三章 典型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74-110页
    3.1 河内、清迈、曼德勒古都群城市空间形态概要第74-86页
        3.1.1 河内升龙城(Thanglong)第74-78页
        3.1.2 清迈(Chiangmai)第78-82页
        3.1.3 曼德勒古都群:阿摩罗补罗(Amarapura)和曼德勒(Mandalay)第82-86页
    3.2 跨流域典型历史城市空间形态要素提取及成因比较分析第86-92页
        3.2.1 城市选址规模第86-88页
        3.2.2 城市功能分布与重要建筑布局第88-89页
        3.2.3 城市平面布局与建造思想第89-92页
    3.3 同流域典型历史城市空间形态要素提取及成因比较分析第92-106页
        3.3.1 河内与红河流域其他重要历史城市第92-97页
        3.3.2 清迈与湄南河流域其他重要历史城市第97-102页
        3.3.4 曼德勒古都群与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域第102-106页
    3.4 典型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空间形态要素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第106-107页
        3.4.1 典型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空间形态在区域间的交融性第106-107页
        3.4.2 典型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空间形态在流域内的继承性第107页
        3.4.3 典型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性第107页
    3.5 本章小结第107-110页
第四章 新时期中南半岛历史城市的发展展望第110-120页
    4.1 中南半岛历史城市在新时期的启示和作用第110-111页
        4.1.1 中南半岛文化交流网络下的典型历史城市研究对新时期的启示第110-111页
        4.1.2 中南半岛历史城市在新时期具有的价值和作用第111页
    4.2 中南半岛历史城市在新时期的发展第111-119页
        4.2.1 区域层面:历史城市格局与新时期城市格局的融合第111-114页
        4.2.2 城市层面:历史城市空间规划与现代规划思路的结合第114-119页
    4.3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第120-122页
    5.1 研究结论第120页
    5.2 研究不足第120-122页
附录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作者简介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脑影像和基因数据的晚发性抑郁症风险特征与交互模式研究
下一篇:全麻俯卧位辅用右美托咪定时机体对常用升压药物升压反应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