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五、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页 |
七、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一、产权理论 | 第16页 |
二、交易费用理论 | 第16-17页 |
三、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20-23页 |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 | 第20-21页 |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 | 第21-22页 |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为主体 | 第22页 |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的 | 第22页 |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衡量标准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现状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3-25页 |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 第23页 |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现状评价选取的指标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定量分析 | 第25-31页 |
一、产业一体化程度的定量分析 | 第25-27页 |
二、要素市场一体化指标具体数据 | 第27-28页 |
三、交通一体化指标的具体数据 | 第28页 |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综合数据 | 第28-29页 |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现状的综合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31-32页 |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素市场评价 | 第32页 |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交通设施评价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一般原因与制度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一般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水平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度环境定量分析 | 第35-44页 |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 | 第35-36页 |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度环境指标体系评价的内容 | 第36页 |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 | 第36-38页 |
四、制度环境指标体系指数生成方法及权重的确定 | 第38-40页 |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度环境综合得分 | 第40-41页 |
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度环境定性评价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水平对策分析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 第44-46页 |
一、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遵循的原则 | 第44-45页 |
二、推进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推进制度创新 | 第46-49页 |
一、促进政府组织制度创新作用的发挥 | 第47-48页 |
二、创造有利于企业组织发展的经济环境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加强要素市场、产业结构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53页 |
一、加强要素统一市场的建设 | 第50页 |
二、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规划 | 第50-51页 |
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