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32页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2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4-17页 |
1.1.2 选题的目的 | 第17-19页 |
1.1.3 选题的意义 | 第19-2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1-2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4-27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7-3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2 中国海洋文化的语义分析和理论澄明 | 第32-46页 |
2.1 中国海洋文化的语义分析 | 第32-41页 |
2.1.1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 第32-34页 |
2.1.2 海洋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34-41页 |
2.2 中国海洋文化的理论澄明 | 第41-46页 |
2.2.1 全球性海洋时代的文化旨趣 | 第41-43页 |
2.2.2 中国海洋文化的认识维度 | 第43-46页 |
3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自觉 | 第46-60页 |
3.1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交流与影响 | 第46-53页 |
3.1.1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溯源 | 第46-48页 |
3.1.2 多元的海洋文化交流 | 第48-49页 |
3.1.3 辉煌的海洋文化成果 | 第49-51页 |
3.1.4 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圈 | 第51-53页 |
3.2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认识误区 | 第53-57页 |
3.2.1 中国海洋文化认识误区的外在表现 | 第53-55页 |
3.2.2 中国海洋文化认识误区的内在原因 | 第55-57页 |
3.3 走出中国海洋文化的认识误区 | 第57-60页 |
4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价值自觉 | 第60-82页 |
4.1 海洋文化价值观分析 | 第60-62页 |
4.1.1 海洋文化价值观的文化功能 | 第60-61页 |
4.1.2 海洋文化价值观的时代发展 | 第61-62页 |
4.2 中国海洋文化的价值传统 | 第62-72页 |
4.2.1 中国海洋文化价值传统的形成 | 第63-66页 |
4.2.2 中国海洋文化价值传统的展现 | 第66-69页 |
4.2.3 中国海洋文化价值表征的现实困境 | 第69-70页 |
4.2.4 中国海洋文化价值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70-72页 |
4.3 实现中国海洋文化的价值自觉 | 第72-82页 |
4.3.1 现代海洋价值观的思想隐忧 | 第72-74页 |
4.3.2 世界海洋价值观的文化探寻 | 第74-77页 |
4.3.3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77-82页 |
5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主体自觉 | 第82-91页 |
5.1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主体迷失 | 第82-85页 |
5.1.1 中国海洋发展的文化认同危机 | 第82-84页 |
5.1.2 对中西方海洋文化的认识对比 | 第84-85页 |
5.2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主体确证 | 第85-91页 |
5.2.1 实现中国海洋文化主体自觉的客观环境 | 第85-87页 |
5.2.2 中西方海洋文化的体用关系调试 | 第87-91页 |
6 文化自觉中的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 | 第91-110页 |
6.1 新时代中国海洋文明转型的时代背景 | 第91-96页 |
6.1.1 世界海洋发展的文明转型 | 第92-93页 |
6.1.2 西方海洋文明之殇 | 第93-94页 |
6.1.3 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 第94-96页 |
6.2 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 第96-103页 |
6.2.1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 | 第96-97页 |
6.2.2 提升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五力互动”理论 | 第97-103页 |
6.3 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 第103-110页 |
6.3.1 文明转型中的中国道路 | 第103-105页 |
6.3.2 中华文明走向海洋 | 第105-107页 |
6.3.3 中国海洋文化贡献世界 | 第107-110页 |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110-116页 |
7.1 结论 | 第110-112页 |
7.2 创新点 | 第112-114页 |
7.3 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1-126页 |
致谢 | 第126-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