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

弱三维波浪破碎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8-20页
1 绪论第20-3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0-2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及进展第21-30页
        1.2.1 波浪破碎的基本概念第21-24页
        1.2.2 波浪破碎的研究方法第24-27页
        1.2.3 波浪破碎的研究概况第27-3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第30-32页
2 弱三维波浪破碎的模拟第32-54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弱三维波浪及破碎的含义第33-34页
    2.3 弱三维波浪破碎实验布置第34-41页
        2.3.1 8°弱三维波浪破碎实验装置第34-38页
        2.3.2 12°弱三维波浪破碎实验装置第38-40页
        2.3.3 实验条件第40-41页
    2.4 弱三维波浪产生方法第41-48页
    2.5 实验数据检验第48-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3 8°弱三维波浪破碎的实验研究第54-74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规则波实验结果和讨论第54-61页
        3.2.1 弱三维波浪作用过程第54-55页
        3.2.2 弱三维波浪作用引起波高变化第55-57页
        3.2.3 弱三维波浪相互作用后波面变化第57-61页
    3.3 聚焦波实验结果和讨论第61-72页
        3.3.1 弱三维波浪作用过程第61-62页
        3.3.2 弱三维波浪相互作用后波面变化第62-64页
        3.3.3 弱三维波浪相互作用频谱的变化第64-68页
        3.3.4 弱三维波浪破碎能量损失第68-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4 非线性波浪聚焦频率失调现象的研究第74-94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实验布置和方法第75-82页
        4.2.1 实验装置第75-76页
        4.2.2 二维聚焦波浪的产生方法第76-79页
        4.2.3 实验参数及实验数据的检验第79-82页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82-93页
        4.3.1 聚焦波群的演变第82-84页
        4.3.2 波浪的破碎位置第84-85页
        4.3.3 波浪破碎指标第85-87页
        4.3.4 频谱的演变第87-91页
        4.3.5 波浪破碎能量损失第91-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5 12°弱三维波浪破碎的实验研究第94-111页
    5.1 引言第94-95页
    5.2 规则波实验结果和讨论第95-102页
        5.2.1 弱三维波浪作用过程第95-96页
        5.2.2 弱三维波浪作用引起波面变化第96-100页
        5.2.3 弱三维波浪相互作用后波面变化第100-102页
    5.3 聚焦波实验结果和讨论第102-110页
        5.3.1 弱三维相互作用后的波面变化第102-104页
        5.3.2 弱三维相互作用的能量传递第104-108页
        5.3.3 弱三维相互作用破碎能量损失第108-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6.1 结论第111-112页
    6.2 创新点第112页
    6.3 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作者简介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网络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文化自觉视域下的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