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其他论文

论就业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就业权的基本理论第13-22页
 第一节 就业权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一、就业权的哲学基础第13页
  二、就业权的经济学基础第13页
  三、就业权的社会学基础第13-14页
  四、就业权的法理学基础第14-15页
 第二节 就业权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一、就业的界定第15页
  二、劳动权的界定第15-17页
  三、就业权的界定及与劳动权的比较第17-18页
 第三节 就业权的法律特征第18-20页
  一、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第18-19页
  二、就业权是一项法律保留的权利第19-20页
  三、就业权是一项社会经济权利第20页
 第四节 就业权的法律性质第20-22页
  一、理论界的观点第20-21页
  二、本文的观点第21-22页
第2章 就业权的主体与内容第22-29页
 第一节 就业权的主体第22-26页
  一、权利主体-劳动者第22页
  二、义务主体-国家第22-25页
  三、义务主体-用人单位第25-26页
 第二节 就业权的内容第26-29页
  一、自由择业权第26-27页
  二、平等就业权第27页
  三、职业获得权第27-29页
第3章 就业权的救济第29-45页
 第一节 就业权侵权行为的表现第29-31页
  一、性别和年龄歧视第29页
  二、户籍和地域歧视第29-30页
  三、容貌身高歧视第30-31页
 第二节 就业权救济途径的困境第31-36页
  一、理论困境第31-33页
  二、制度困境第33-36页
 第三节 美国及欧盟对就业权救济的立法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第36-37页
  一、美国的禁止就业歧视立法实践第36页
  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立法实践第36-37页
  三、借鉴第37页
 第四节 我国就业权救济途径的完善第37-45页
  一、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实体法第37-39页
  二、设立专门的机构以促进法律的执行第39页
  三、行政救济程序的完善第39-40页
  四、司法救济途径的完善第40-44页
  五、相关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注释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嵌入式反光材料反光强度测试系统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