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种群生态学研究--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0页
 一 选题背景第15-16页
 二 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一) 分类学研究进展第16页
  (二) 形态学研究进展第16-17页
  (三) 种群、群落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7页
 三 研究思路第17-18页
  (一)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7-18页
  (二) 研究内容第18页
  (三) 技术路线第18页
 参考文献第18-20页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样地的选择第20-25页
 一 实验区自然环境概况第20-21页
  (一) 地质地貌第20-21页
  (二) 气候水文第21页
  (三) 土壤特征第21页
  (四) 植被状况第21页
 二 样地的选择与布置第21-24页
 参考文献第24-25页
第三章 掌叶木群落学特征第25-31页
 一 前言第25页
 二 研究方法第25页
 三 结果分析第25-29页
  (一) 科属种组成第25-26页
  (二) 群落外貌第26-29页
   1 生活型第26-28页
   2 叶级谱及叶的其它性质第28-29页
 四 群落结构第29页
 五 结论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1页
第四章 掌叶木种群结构和动态第31-38页
 一 前言第31页
 二 研究方法第31-33页
  (一) 外业调查第31页
  (二) 数据处理第31-33页
   1 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分析第31页
   2 分异指数第31-32页
   3 种群动态指数第32-33页
 三 结果分析第33-36页
  (一) 种群径级结构第33-35页
  (二) 高度级结构第35页
  (三) 种群动态第35-36页
 四 结论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第五章 掌叶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第38-51页
 第一节 种群格局第38-43页
  一 前言第38页
  二 研究方法第38-39页
   (一) 外业调查第38-39页
   (二) 数据处理第39页
    1 种群格局分析第39页
  三 结果分析第39-41页
   (一) 小尺度范围内掌叶木种群分布格局第39-40页
   (二) 大尺度范围掌叶木种群分布格局第40-41页
  四 讨论与结论第41-43页
 第二节 种群格局分形特征第43-51页
  一 前言第43页
  二 研究方法第43-44页
   (一) 野外调查第43页
   (二) 数据处理第43-44页
    1 计盒维数第43页
    2 信息维数第43-44页
    3 关联维数第44页
  三 结果分析第44-49页
   (一) 种群计盒维数第44-46页
   (二) 种群信息维数第46-47页
   (三) 种群关联维数第47-49页
  四 结论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六章 掌叶木与群落其它优势种种间关联研究第51-59页
 一 前言第51页
 二 研究方法第51-52页
  (一) 外业调查第51页
  (二) 数据处理第51-52页
   1 优势种确定第51-52页
   2 种间关联第52页
 三 结果分析第52-57页
  (一) 小尺度内掌叶木与群落其它优势种的联结第52-55页
  (二) 大尺度上掌叶木与其它优势种的关联第55-57页
 四 讨论第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七章 掌叶木种内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第59-66页
 一 前言第59页
 二 研究方法第59-60页
  (一) 外业调查第59-60页
  (二) 数据处理第60页
 三 结果分析第60-63页
  (一) 对象木及竞争木的测树因子特征第60页
  (二) 掌叶木种内与种间竞争第60-62页
  (三) 竞争强度与对象木之间的关系及其模型预测第62-63页
 四 讨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八章 掌叶木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第66-75页
 一 前言第66页
 二 研究方法第66-68页
  (一) 外业调查及样品分析第66页
  (二) 数据处理第66-68页
   1 生态位宽度指数第66-67页
    (1) Levins(1968)指数第66-67页
    (2) Shaanon-Wiener 指数第67页
   2. 生态位重叠第67-68页
    (1) 生态距离第67页
    (2) 生态位重叠第67-68页
 三 结果分析第68-73页
  (一) 资源矩阵第68-69页
  (二) 生态位宽度分析第69-70页
  (三) 生态位重叠分析第70-73页
 四 讨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第九章 结论第75-79页
附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岩溶生境下青冈栎根系垂直生长与生理生态学研究
下一篇: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