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结构趋同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框架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创新及未来研究方向第15-17页
        1.5.1 创新之处第15-16页
        1.5.2 未来研究方向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17-27页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17-20页
        2.1.1 关税同盟理论第17-18页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第18-19页
        2.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文献综述第19-20页
        2.1.4 文献评述第20页
    2.2 产业结构趋同第20-24页
        2.2.1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第21页
        2.2.2 产业结构趋同的内涵第21-22页
        2.2.3 产业结构趋同相关文献综述第22-23页
        2.2.4 文献评述第23-24页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结构趋同第24-27页
        2.3.1 比较优势理论第24页
        2.3.2 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结构趋同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第24-25页
        2.3.3 文献评述第25-27页
第3章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及产业结构趋同演进分析第27-39页
    3.1 经济一体化水平演进过程分析第27-34页
        3.1.1 经济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第27-31页
        3.1.2 经济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第31-32页
        3.1.3 经济一体化综合分值计算结果评析第32-34页
    3.2 产业结构趋同度演进过程分析第34-39页
        3.2.1 三次产业层面产业结构趋同度第34-36页
        3.2.2 制造业层面产业结构趋同度第36-39页
第4章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及产业结构趋同关系分析第39-44页
    4.1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倒U型”假说第39-40页
    4.2 计量模型的设立第40-42页
        4.2.1 模型的构建第40页
        4.2.2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第40-41页
        4.2.3 模型的协整检验第41-42页
    4.3 计量模型回归结果第42-44页
第5章 结论及建议第44-48页
    5.1 结论与分析第44-45页
    5.2 对策建议第45-48页
        5.2.1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第45-46页
        5.2.2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第46页
        5.2.3 降低产业结构趋同度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庭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关系及代价传递研究--基于CHNS和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城市蔓延对雾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