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A地区低孔渗复杂储层导电机理及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低孔渗储层导电机理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2 低孔渗储层产能预测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20-22页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2-23页
第二章 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第23-32页
    2.1 储层特征研究第23-28页
        2.1.1 岩性特征第23-24页
        2.1.2 物性特征第24-25页
        2.1.3 孔隙结构特征第25-27页
        2.1.4 储层流体分布特征第27-28页
    2.2 储层“四性”关系特征第28-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储层导电机理研究第32-72页
    3.1 储层岩电实验规律研究第32-35页
        3.1.1 常温常压岩电规律实验研究第32-33页
        3.1.2 岩电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第33-35页
    3.2 基于数字岩心研究岩石电性研究第35-53页
        3.2.1 X射线CT方法构建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第35-38页
        3.2.2 数字岩心研究岩石电性方法原理第38-41页
        3.2.3 数字岩心模拟算法验证第41-42页
        3.2.4 基于数字岩心电性特征研究第42-50页
        3.2.5 基于数字岩心的低电阻率成因定量分析第50-53页
    3.3 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的岩石电性研究第53-66页
        3.3.1 油藏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53-56页
        3.3.2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求解方法第56-59页
        3.3.3 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电性特征研究第59-64页
        3.3.4 阵列侧向测井响应与泥浆侵入分析第64-66页
    3.4 储层低阻成因机理分析第66-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四章 储层参数定量评价模型研究第72-99页
    4.1 岩石矿物组分计算模型第72-76页
        4.1.1 引入M、N、P参数第72-73页
        4.1.2 矿物组分定量计算模型研究第73-76页
    4.2 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第76-77页
    4.3 孔隙度计算模型第77-78页
        4.3.1 中子—密度组合计算孔隙度第77页
        4.3.2 分层位回归计算孔隙度第77-78页
    4.4 渗透率计算模型第78-84页
        4.4.1 基于孔隙度建立渗透率计算模型第78-79页
        4.4.2 基于地层因素建立渗透率模型第79-81页
        4.4.3 基于矿物组分建立渗透率模型第81-82页
        4.4.4 储层渗透率模型应用效果分析第82-84页
    4.5 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第84-85页
    4.6 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第85-98页
        4.6.1 电阻率侵入校正第85-91页
        4.6.2 Simandoux公式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第91-92页
        4.6.3 基于有效介质导电理论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第92-97页
        4.6.4 含水饱和度模型应用效果分析第97-98页
    4.7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储层产能预测方法研究第99-133页
    5.1 储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99-105页
        5.1.1 储层物性对产能的影响第100-101页
        5.1.2 生产压力对产能的影响第101-102页
        5.1.3 储层有效厚度对产能的影响第102页
        5.1.4 储层含气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第102-103页
        5.1.5 天然气粘度对产能的影响第103页
        5.1.6 表皮系数对产能的影响第103-105页
    5.2 储层产能参数计算模型第105-115页
        5.2.1 储层有效厚度第105-108页
        5.2.2 储层压力第108-109页
        5.2.3 有效渗透率第109-112页
        5.2.4 表皮系数第112-114页
        5.2.5 供液半径第114页
        5.2.6 流体参数第114-115页
    5.3 储层电性与产能特性关联分析第115-121页
        5.3.1 储层电性、渗流性和产能关联性第115-120页
        5.3.2 储层模式划分第120-121页
    5.4 储层产能预测模型第121-129页
        5.4.1 加权系数产能预测模型第122-124页
        5.4.2 基于平面径向流产能预测模型第124-126页
        5.4.3 RBF神经网络产能预测模型第126-129页
    5.5 产能预测应用效果分析第129-130页
    5.6 本章小结第130-13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7页
    6.1 主要结论第133-136页
    6.2 展望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个人简介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页岩气藏岩石物理性质及实验方法研究—孔隙度和电性
下一篇:弹性波场与井眼的相互作用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