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多肽自组装 | 第12-16页 |
1.1.1 多肽自组装的简介及应用 | 第12页 |
1.1.2 多肽自组装的驱动力 | 第12-16页 |
1.2 芳香基团影响的多肽自组装 | 第16-23页 |
1.2.1 π-π堆积效应 | 第16页 |
1.2.2 芳香基团对多肽自组装的影响 | 第16-22页 |
1.2.3 超螺旋组装体的应用前景 | 第22-23页 |
1.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23页 |
1.4 选题的依据与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试剂耗材 | 第27页 |
2.3 目标多肽分子的合成及纯度检测 | 第27-30页 |
2.3.1 多肽的固相合成法 | 第27-29页 |
2.3.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第29页 |
2.3.3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S) | 第29-30页 |
2.4 多肽分子临界聚集浓度(CAC)的确定 | 第30-31页 |
2.4.1 表面张力法 | 第30页 |
2.4.2 荧光探针法 | 第30-31页 |
2.5 pH滴定法测定多肽分子的等电点(PI) | 第31页 |
2.6 多肽分子ζ-电位的测定 | 第31-32页 |
2.7 多肽组装体形貌的表征 | 第32页 |
2.7.1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2页 |
2.7.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2页 |
2.8 多肽二级结构的表征 | 第32-35页 |
2.8.1 圆二色光谱(CD) | 第32-34页 |
2.8.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4-35页 |
2.8.3 ThT光谱法 | 第35页 |
2.9 多肽组装体聚集结构的表征 | 第35-36页 |
2.9.1 近紫外区-圆二色光谱(Near Vis-CD) | 第35-36页 |
2.9.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浊度 | 第36页 |
2.9.3 荧光光谱 | 第36页 |
2.10 多肽对尼罗红染料的负载 | 第36-37页 |
2.11 β-环糊精影响多肽释放尼罗红染料的实验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保护基团对X-FFGPLGLARK-NH_2 系列多肽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分子的纯度表征 | 第39-41页 |
3.3 多肽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比较 | 第41-46页 |
3.3.1 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41-43页 |
3.3.2 组装体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43-45页 |
3.3.3 组装体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45-46页 |
3.4 pH对 Fmoc-FFGPLGLARK-NH_2 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1 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46-47页 |
3.4.2 组装体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47-48页 |
3.4.3 组装体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48-49页 |
3.5 X-FFGPLGLARK-NH_2 系列分子对尼罗红染料负载能力的比较 | 第49-50页 |
3.6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保护基团对X-FFGK-NH_2 系列短肽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52-82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分子的纯度表征 | 第53-55页 |
4.3 短肽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比较 | 第55-61页 |
4.3.1 表面张力法测定分子的临界聚集浓度 | 第55-57页 |
4.3.2 短肽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57-58页 |
4.3.3 短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58-60页 |
4.3.4 短肽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60-61页 |
4.4 pH对 Fmoc-FFGK-NH_2 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61-67页 |
4.4.1 pH滴定法测定多肽分子的等电点 | 第61-62页 |
4.4.2 短肽分子ζ-电位的变化 | 第62页 |
4.4.3 短肽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62-65页 |
4.4.4 短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65-66页 |
4.4.5 短肽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66-67页 |
4.5 NaCl浓度对Fmoc-FFGK-NH_2 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67-74页 |
4.5.1 短肽分子ζ-电位的变化 | 第68-69页 |
4.5.2 短肽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69-71页 |
4.5.3 短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71-72页 |
4.5.4 短肽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72-74页 |
4.6 Fmoc-FFGK-NH_2 分子组装体的螺旋稳定性研究 | 第74-79页 |
4.6.1 短肽分子ζ-电位的变化 | 第75页 |
4.6.2 短肽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75-77页 |
4.6.3 短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77-78页 |
4.6.4 短肽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78-79页 |
4.7 X-FFGK-NH_2 系列短肽对尼罗红染料负载能力的比较 | 第79-80页 |
4.8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组装基元对Fmoc-XXGK-NH_2 系列短肽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82-102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2 分子的纯度表征 | 第83-85页 |
5.3 短肽分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变化比较 | 第85-89页 |
5.3.1 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85-87页 |
5.3.2 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87-89页 |
5.3.3 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89页 |
5.4 pH对 Fmoc-ChaCha-GK-NH_2 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89-92页 |
5.4.1 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89-91页 |
5.4.2 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91-92页 |
5.5 pH对 Fmoc-IIGK-NH_2 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92-95页 |
5.5.1 分子组装体形貌的变化 | 第92-94页 |
5.5.2 分子聚集结构的变化 | 第94-95页 |
5.6 Fmoc-ChaCha-GK-NH_2 分子对尼罗红染料的负载及释放实验 | 第95-100页 |
5.6.1 Fmoc-XXGK-NH_2 短肽系列对尼罗红染料负载能力的比较 | 第95-96页 |
5.6.2 β-环糊精对Fmoc-ChaCha-GK-NH2 短肽分子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 第96-98页 |
5.6.3 β-环糊精对Fmoc-ChaCha-GK-NH2 分子释放尼罗红过程的影响 | 第98-100页 |
5.7 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