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工程船论文--海洋开发船论文

深水半潜式平台垂荡抑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半潜式平台简介第9-10页
        1.2.1 半潜式平台发展过程第9-10页
        1.2.2 半潜式平台的运动特点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AQWA简介第14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半潜式平台运动分析理论第16-28页
    2.1 波浪理论第17-21页
        2.1.1 一般方程第17-19页
        2.1.2 一阶近似(Airy波)第19-21页
    2.2 一阶波浪力第21-24页
        2.2.1 Morison方程第21-22页
        2.2.2 静水回复力第22-23页
        2.2.3 线性波浪激励第23-24页
    2.3 二阶波浪力第24-25页
    2.4 频域控制方程第25页
    2.5 时域控制方程第25-26页
    2.6 风荷载的计算第26页
    2.7 流荷载的计算第26-27页
    2.8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垂荡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54页
    3.1 半潜式平台垂荡运动RAO简介第28-30页
    3.2 AQWA模拟过程简介第30-32页
    3.3 单一因素对垂荡运动的影响第32-53页
        3.3.1 垂荡板第32-38页
        3.3.2 水线面积第38-40页
        3.3.3 浮筒结构第40-49页
        3.3.4 吃水深度第49-51页
        3.3.5 排水量第51-52页
        3.3.6 重心高度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垂荡抑制方案模拟分析第54-74页
    4.1 垂荡抑制方案第54-60页
        4.1.1 增加大水线面积第54-56页
        4.1.2 修改浮筒结构第56-60页
    4.2 可行性分析第60-64页
    4.3 时域模拟对比第64-73页
        4.3.1 时域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4.3.2 工作工况时域模拟对比第66-72页
        4.3.3 极限环境条件下的结果对比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TO与NW-Pt电催化析氯防污损性能研究
下一篇:深水自升式平台触底过程动力学行为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