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词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番茄种植的现状 | 第14页 |
·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 第14-16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和危害 | 第14-15页 |
·防治措施 | 第15-16页 |
·农业措施 | 第15页 |
·物理措施 | 第15-16页 |
·化学防治 | 第16页 |
·实行轮作换茬 | 第16页 |
·新品种的培育 | 第16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遗传规律的研究 | 第16-17页 |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TY-1抗性基因 | 第17页 |
·Ty-2、Ty-3和Ty-3a抗性基因 | 第17-18页 |
·TYLCV抗性鉴定 | 第18页 |
·烟粉虱的研究 | 第18-20页 |
·烟粉虱概述 | 第18-19页 |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 第19-20页 |
·双生病毒的研究 | 第20-23页 |
·双生病毒概述 | 第20页 |
·双生病毒的分类和特征 | 第20-21页 |
·双生病毒的复制 | 第21-22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烟粉虱 | 第22-23页 |
·几种病毒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以病毒的外壳蛋白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第23页 |
·斑点免疫吸附法(DIBA) | 第23页 |
·电印迹免疫分析法(EBLA) | 第23页 |
·直接组织斑免疫测定法(DDTB) | 第23-24页 |
·以病毒核酸为检测基础的方法 | 第24页 |
·PCR直接检测技术 | 第24页 |
·免疫PCR技术 | 第24页 |
·黄化曲叶病毒的检测 | 第24页 |
·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与展望 | 第24-25页 |
·分子标记 | 第25-30页 |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25-28页 |
·AFLP分子标记 | 第25-26页 |
·RAPD分子标记 | 第26页 |
·SRAP分子标记 | 第26-27页 |
·SSR分子标记 | 第27页 |
·SCAR分子标记 | 第27页 |
·SNP分子标记 | 第27-28页 |
·分子标记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 | 第28-30页 |
·番茄图谱的构建 | 第28页 |
·番茄种质资源与品种纯度鉴定 | 第28页 |
·分子标记在番茄育种的应用 | 第28-30页 |
2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相关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 | 第30-55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苗期鉴定与遗传规律分析 | 第30页 |
·实验用的试剂和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用的试剂 | 第30-31页 |
·仪器 | 第31页 |
·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31-32页 |
·番茄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1-32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32页 |
·抗病池与感病池的构建 | 第32页 |
·AFLP分子标记的分析 | 第32-43页 |
·AFLP分子标记所用到的接头与引物序列 | 第32-33页 |
·AFLP方法 | 第33-35页 |
·接头的制备 | 第33-34页 |
·酶切与连接 | 第34-35页 |
·AFLP预扩反应 | 第35页 |
·AFLP的选择性扩增 | 第3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5-37页 |
·上样缓冲液、Binding Silane试剂与Sigmacoe不粘试剂的配制 | 第35-36页 |
·40%聚丙烯酰胺原液的配制(Acr/Bis=19/1) | 第36页 |
·6%聚丙烯酰胺凝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 | 第36页 |
·电泳 | 第36-37页 |
·银染与显色 | 第37-38页 |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37页 |
·染色 | 第37页 |
·显影 | 第37-38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回收多态性条带 | 第38页 |
·琼脂糖上回收DNA片段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转化与测序 | 第39-42页 |
·相关试剂的准备 | 第39-4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0页 |
·目的片段与T载体的连接 | 第40-41页 |
·质粒的检测 | 第41-42页 |
·多态性片段测序 | 第42页 |
·AFLP标记的SCAR标记转化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番茄材料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 第43页 |
·DNA提取与检测 | 第43-44页 |
·酶切连接结果 | 第44页 |
·预扩增与选择扩增 | 第44-45页 |
·AFLP引物的筛选以及差异条带的获得 | 第45-47页 |
·AFLP标记小群体的检测 | 第47-49页 |
·差异条带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49-50页 |
·AFLP标记转为SCAR标记 | 第50页 |
·SCAR-PCR反应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50-51页 |
·用SCAR标记验证单株,遗传距离计算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DNA提取与纯度的问题 | 第51-52页 |
·酶切与连接 | 第52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2-53页 |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注意的问题 | 第52-53页 |
·染色与显色应注意的问题 | 第53页 |
·AFLP标记转化SCAR标记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3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相关基因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 | 第55-62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SRAP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SRAP-PCR的反应体系以及反应程序 | 第56-57页 |
·差异条带的筛选、回收、连接 | 第57页 |
·SRAP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SRAP标记的筛选 | 第57-59页 |
·回收与克隆 | 第59-60页 |
·测序并设计了SCAR引物 | 第60-61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1-62页 |
4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黄化曲叶病毒诱导的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的表达差异 | 第62-7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实验准备 | 第62页 |
·实验试剂 | 第62-63页 |
·cDNA-AFLP分析 | 第63-66页 |
·RNA的提取与相关试剂配制 | 第63-65页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63页 |
·RNA的提取 | 第63-64页 |
·RNA质量的检测 | 第64-65页 |
·cDNA的合成 | 第65-66页 |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65-66页 |
·第二链cDNA的合成 | 第66页 |
·cDNA-AFLP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番茄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67页 |
·反转录成cDNA | 第67-68页 |
·酶切连接 | 第68页 |
·预扩增结果 | 第68-69页 |
·选择性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cDNA差异片段分离与分析 | 第70-71页 |
·测序结果与分析 | 第71-76页 |
·E32/M50引物组合 | 第71-72页 |
·测序结果 | 第71-72页 |
·对比结果 | 第72页 |
·E38/M59引物组合 | 第72-73页 |
·3859-1的测序结果 | 第72-73页 |
·3859-2的测序结果 | 第73页 |
·3859-3的测序结果 | 第73页 |
·E36/M59引物组合 | 第73-76页 |
·3659-1的测序与比对结果 | 第73-74页 |
·3659-2的测序与比对结果 | 第74-75页 |
·3659-4的测序与比对结果 | 第75页 |
·3659-5的测序与比对结果 | 第75-76页 |
·根据以上的测序结果设计了引物序列 | 第76页 |
·讨论 | 第76-78页 |
·RNA提取 | 第76-77页 |
·合成cDNA | 第77页 |
·cDNA-AFLP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 第77页 |
·cDNA-AFLP的缺点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5 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