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小檗属10种野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实生苗培育技术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种子萌发条件及过程 | 第11-12页 |
1.1.2 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研究 | 第13页 |
1.2 幼苗生长规律及形态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育苗基质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小檗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4.1 小檗属植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 | 第15-16页 |
1.4.2 小檗属植物的形态特征 | 第16-17页 |
1.4.3 小檗属植物的生态习性 | 第17页 |
1.4.4 小檗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 第17-18页 |
1.4.5 小檗属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 | 第18-19页 |
1.5 小檗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第19-21页 |
1.5.1 园林观赏价值 | 第19页 |
1.5.2 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 第19-20页 |
1.5.3 药用资源研究 | 第20页 |
1.5.4 食用资源研究 | 第20-21页 |
1.6 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小檗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第23-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材料来源 | 第23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2.2.1 种子形态特征及百粒重 | 第26-28页 |
2.2.2 种子的吸水特性 | 第28-30页 |
2.2.3 种子适宜萌发条件研究 | 第30-37页 |
2.2.4 小檗属10种植物种子萌发情况 | 第37-39页 |
2.2.5 种子休眠特性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小檗属植物实生苗培育技术研究 | 第41-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3.1.1 材料来源 | 第41页 |
3.1.2 试验地 | 第41页 |
3.1.3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3.2.1 不同基质对大理小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不同基质对近光滑小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不同基质对卷叶小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3.2.4 不同基质对显脉小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5 不同基质对血红小檗生长实生苗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6 不同基质对疣枝小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7 苗期管理技术 | 第47页 |
3.2.8 露地定植生长情况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小檗属植物幼苗形态研究 | 第51-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4.1.1 材料来源 | 第51页 |
4.1.2 试验地 | 第51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51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1页 |
4.2.1 小檗属不同种植物幼苗形态特征比较 | 第52-56页 |
4.2.2 小檗属9种植物幼苗形态特征描述 | 第56-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1-67页 |
5.1 小檗属植物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 第61-63页 |
5.2 小檗属植物实生苗培育技术 | 第63-64页 |
5.3 小檗属植物幼苗形态 | 第64-66页 |
5.4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