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多菌灵概述 | 第13-15页 |
1.1 多菌灵简介 | 第13页 |
1.2 多菌灵的发展 | 第13页 |
1.3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1.4 多菌灵的残留及毒理危害 | 第14页 |
1.5 多菌灵的检测 | 第14-15页 |
2 多菌灵的降解研究 | 第15-17页 |
2.1 多菌灵的理化降解研究 | 第15-16页 |
2.2 多菌灵的生物降解研究 | 第16-17页 |
3 微生物分类方法概述 | 第17-21页 |
3.1 传统分类法 | 第18页 |
3.2 化学分类法 | 第18-20页 |
3.3 遗传学分类法 | 第20-21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7-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1.1 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27-28页 |
1.2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纯化 | 第28页 |
1.3 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8-32页 |
1.4 分离菌株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 第32页 |
1.5 分离菌株的表型鉴定 | 第32-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2.1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34-35页 |
2.2 菌株SD-4及Y216SrRNA基因的扩增 | 第35-36页 |
2.3 菌株SD-4及Y2的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 第36-38页 |
2.4 菌株SD-4及Y2的表型特征 | 第3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菌株SD-4降解多菌灵的特性及代谢途径分析 | 第41-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1.1 供试菌株、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41-42页 |
1.2 菌株SD-4的生长和多菌灵的降解关系 | 第42-43页 |
1.3 环境因素对菌株SD-4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 第43页 |
1.4 菌株SD-4降解多菌灵的代谢产物鉴定 | 第43页 |
1.5 菌株2-HB对多菌灵的矿化 | 第43-4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2.1 菌株SD-4的生长与多菌灵降解的关系 | 第45-46页 |
2.2 环境因素对菌株SD-4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 第46-48页 |
2.3 菌株SD-4降解多菌灵的代谢产物鉴定 | 第48-50页 |
2.4 菌株SD-4对2-HB的矿化 | 第50-52页 |
2.5 菌株SD-4降解多菌灵的代谢途径推测 | 第52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菌株SD-4多菌灵水解酶基因mheI的克隆及其关键氨基酸位点的识别 | 第55-73页 |
第一节 多菌灵水解酶基因mheI的克隆及表达 | 第55-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1.1 供试菌株、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55-56页 |
1.2 工程菌E.coliBL21(pET-29a-mhe)的构建 | 第56-58页 |
1.3 多菌灵水解酶基因mheI的表达 | 第58-59页 |
1.4 多菌灵水解酶基因mheI的优化、合成及表达 | 第59页 |
1.5 多菌灵水解酶MheI的纯化 | 第59-60页 |
1.6 多菌灵水解酶MheI活性检测 | 第6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2.1 多菌灵水解酶基因mheI及优化基因mheI'的表达 | 第61-62页 |
2.2 多菌灵水解酶MheI的纯化 | 第62-64页 |
2.3 多菌灵水解酶MheI水解多菌灵的产物鉴定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多菌灵水解酶MheI关键氨基酸位点的识别 | 第66-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1.1 供试菌株、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66页 |
1.2 碘乙酸钠对多菌灵水解酶MheI酶活的影响 | 第66页 |
1.3 多菌灵水解酶基因mheI'的定点突变 | 第66-68页 |
1.4 各突变基因的表达及相应蛋白的纯化 | 第68页 |
1.5 各重组蛋白的酶活测定 | 第6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2.1 碘乙酸钠对多菌灵水解酶MheI酶活的影响 | 第68-69页 |
2.2 多菌灵水解酶MheI的改造 | 第69-70页 |
2.3 多菌灵水解酶MheI催化关键位点的识别 | 第70-71页 |
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五章 菌株Y2的分类地位研究 | 第73-9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8页 |
1.1 供试菌株、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73-74页 |
1.2 菌株Y2表型分类研究 | 第74-75页 |
1.3 菌株Y2生理生化性质研究 | 第75页 |
1.4 菌株Y2化学组分分类研究 | 第75-77页 |
1.5 菌株Y2遗传学特征研究 | 第77-7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8-87页 |
2.1 菌株Y2表型分类研究 | 第78-79页 |
2.2 菌株Y2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 第79-84页 |
2.3 菌株Y2化学组分分类研究 | 第84-86页 |
2.4 菌株Y2遗传学特征研究 | 第86-87页 |
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93-95页 |
附录一 文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第95-99页 |
附录二 研究中涉及DNA序列 | 第99-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