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侵犯著作权刑事责任探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9-12页
    一、问题缘起第9页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第9-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1页
    四、主要观点、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第一章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入罪的相关争议第12-19页
    第一节 首起深度链接侵犯著作权案引发的讨论第12-13页
    第二节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界定第13-14页
        一、立法方面的规定第13-14页
        二、理论界的不同学说第14页
        三、本文的观点第14页
    第三节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入罪必要性第14-16页
        一、造成了明显的社会危害性第15页
        二、当前侵权违法成本较低第15-16页
    第四节 刑事规制路径争议第16-19页
第二章 入罪路径之一——共同犯罪模式第19-29页
    第一节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多被认定为帮助行为第19-20页
    第二节 共同犯罪模式的刑事适用困境第20-24页
        一、共同犯罪中意思联络的难以认定第20-21页
        二、片面共犯的成立障碍第21-22页
        三、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适用困境第22-24页
    第三节 对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帮助”性质的评析第24-29页
        一、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本质特征第24-25页
        二、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具体范畴第25-27页
        三、民事司法实务中认定标准的不统一第27-29页
第三章 入罪路径之二——单独构罪模式第29-42页
    第一节 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传播行为第29-33页
        一、刑法中的传播行为第29-31页
        二、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传播作用第31页
        三、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独立化、主动化第31-33页
    第二节 刑事司法实务中对网络服务提供行为性质的认定第33-35页
    第三节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观“明知”的认定第35-42页
        一、明知推定的重要性第35-37页
        二、明知推定的民刑交叉第37-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第47-4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50页
后记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研究
下一篇:强迫交易罪疑难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