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城市化的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2 治安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2.1 治安主体 | 第18页 |
2.2.2 治安秩序 | 第18-19页 |
2.2.3 治安规范 | 第19页 |
2.2.4 农村社会治安 | 第19页 |
2.3 城市化进程农村治安问题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3.1 依法治国理论 | 第19-20页 |
2.3.2 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 第20页 |
2.3.3 社会冲突理论 | 第20页 |
2.3.4 乡村振兴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治安管理模式 | 第22-26页 |
3.1 以政治高压带动执法的“严打”政策模式 | 第22-23页 |
3.1.1 “严打”的概念 | 第22页 |
3.1.2 “严打”的背景 | 第22页 |
3.1.3 “严打”的作用 | 第22-23页 |
3.1.4 “严打”的经验教训 | 第23页 |
3.2 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 | 第23-24页 |
3.2.1 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 | 第23页 |
3.2.2 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的背景 | 第23-24页 |
3.2.3 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 | 第24页 |
3.2.4 农村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 | 第24页 |
3.3 社区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开展的社区警务模式 | 第24-26页 |
3.3.1 农村社区警务的概念 | 第24-25页 |
3.3.2 农村社区警务的背景 | 第25页 |
3.3.3 农村社区警务的措施 | 第25页 |
3.3.4 农村社区警务的作用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河源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治安问题分析 | 第26-33页 |
4.1 河源市农村警力配置的基本情况 | 第26页 |
4.2 河源市农村治安发展态势 | 第26-28页 |
4.2.1 河源农村一般违法案件、刑事案件发案趋势 | 第26-27页 |
4.2.2 河源市农村治安、刑事案件的发案情况 | 第27-28页 |
4.3 河源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治安问题 | 第28-33页 |
4.3.1 农村地区群体性事件越来越突出 | 第28-29页 |
4.3.2 农村地区侵财型伤害型案件比例较大 | 第29-30页 |
4.3.3 农村地区黑恶势力影响政治经济生活 | 第30-31页 |
4.3.4 农村地区的黄赌毒违法犯罪现象泛滥 | 第31页 |
4.3.5 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河源市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治安问题成因 | 第33-40页 |
5.1 政治方面的因素 | 第33-34页 |
5.1.1 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 | 第33页 |
5.1.2 村民自治组织混乱 | 第33-34页 |
5.2 经济方面的因素 | 第34-35页 |
5.2.1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 第34页 |
5.2.2 农村贫富分化严重 | 第34-35页 |
5.2.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 | 第35页 |
5.3 文化方面的因素 | 第35-36页 |
5.3.1 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 第35-36页 |
5.3.2 农村地区教育思想落后 | 第36页 |
5.4 法制方面的因素 | 第36-38页 |
5.4.1 农村法制体系不完善 | 第36页 |
5.4.2 农村普法教育滞后 | 第36-37页 |
5.4.3 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 第37-38页 |
5.5 其他方面因素 | 第38-40页 |
5.5.1 农村公安管理力量薄弱 | 第38页 |
5.5.2 农村综治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 第38-40页 |
第六章 河源市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治安问题治理对策 | 第40-46页 |
6.1 加强农村地区基层政权建设 | 第40-41页 |
6.1.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40页 |
6.1.2 加强村民自治建设 | 第40-41页 |
6.2 加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 | 第41-42页 |
6.2.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第41页 |
6.2.2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 第41-42页 |
6.3 加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 | 第42-43页 |
6.3.1 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 第42-43页 |
6.3.2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43页 |
6.4 加强农村地区法制建设 | 第43-44页 |
6.4.1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 | 第43-44页 |
6.4.2 加强对违法犯罪问题管控 | 第44页 |
6.5 加强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 第44-46页 |
6.5.1 建立完善的农村警力运行机制 | 第44-45页 |
6.5.2 开展社会综合治理 | 第45-46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6-47页 |
7.1 结论 | 第46页 |
7.2 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附录A 法律安全意识测量问卷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