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做村谱:村落共同体认同重构研究--以厦门市M城中村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关于“村落共同体”的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关于“共同体认同”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一、关于“认同”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关于“共同体认同”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村落共同体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8-22页 |
第一节 社会记忆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一、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思想 | 第18-19页 |
二、康纳顿的“社会记忆”思想 | 第19-20页 |
三、社会记忆理论的应用 | 第20页 |
第二节 社会记忆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2-28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个案研究 | 第22页 |
二、个案的典型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一、研究对象概况 | 第23-24页 |
二、选择该对象的原因 | 第24页 |
第三节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4-28页 |
一、个案访谈法 | 第25-27页 |
二、参与式观察 | 第27-28页 |
第五章 研究发现 | 第28-45页 |
第一节 M村村落共同体的现状 | 第28-35页 |
一、村落共同体的认同危机 | 第28-30页 |
二、村落共同体边界的分化 | 第30-33页 |
三、村民关系网络的打破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激活社会记忆:重构共同体认同的可能性分析 | 第35-37页 |
一、社会记忆是村落共同体认同的基础 | 第35-36页 |
二、社会记忆的共性可以促进认同资本的产生 | 第36-37页 |
第三节 M村社会记忆的建构路径 | 第37-45页 |
一、村谱:M村社会记忆构建的载体 | 第37-38页 |
二、M村社会记忆建构的过程 | 第38-45页 |
第六章 研究讨论 | 第45-51页 |
第一节 村民对话和关系的重建 | 第45-49页 |
一、村庄横向关系:小姓与陈姓之间的关系 | 第45-48页 |
二、村庄代际关系:年青一代和老一辈的关系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身份界定与认同构建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村落共同体建构的经验启示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1-5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