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一) 基于新课改对教师评价的要求 | 第12页 |
(二) 当前小学高段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三) 恰当的课堂评价语有利于学生良好发展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二)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一章 小学高段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的概述 | 第25-33页 |
一、小学高段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内涵 | 第25页 |
二、小学高段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特点 | 第25-27页 |
(一) 准确性 | 第25-26页 |
(二) 引导性 | 第26页 |
(三) 鼓励性 | 第26页 |
(四) 人文性 | 第26页 |
(五) 情感性 | 第26-27页 |
(六) 多元性 | 第27页 |
(七) 教育性 | 第27页 |
三、小学高段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 第27-29页 |
(一) 激励学生前进 | 第27-28页 |
(二) 提高教学效率 | 第28页 |
(三)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28-29页 |
四、小学高段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9-30页 |
(二)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30-31页 |
(三)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小学高段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运用的调查与分析 | 第33-49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33-38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33页 |
(二) 调查对象 | 第33页 |
(三) 调查内容 | 第33-34页 |
(四) 调查方法 | 第34-38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9页 |
(一) 对于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认识与反思的分析 | 第39-41页 |
(二) 对于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类型的分析 | 第41-43页 |
(三) 对于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内容的分析 | 第43-44页 |
(四) 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象的分析 | 第44-46页 |
(五) 对于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影响的分析 | 第46-48页 |
(六) 对于学生对课堂评价语的诉求的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小学高段课堂教师评价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9-57页 |
一、教师课堂评价语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1页 |
(一) 教师对评价语言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的欠缺 | 第49-50页 |
(二) 评价语言缺乏多样性 | 第50页 |
(三) 评价语言指向对象不全面 | 第50-51页 |
(四) 评价语言缺乏发展性 | 第51页 |
二、课堂评价语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51-57页 |
(一) 教师的课堂评价观念落后 | 第52页 |
(二) 教师的评价能力欠缺 | 第52-54页 |
(三) 教师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 第54-55页 |
(四) 学校对教师评价语的不重视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小学高段课堂教师评价语的改进策略 | 第57-70页 |
一、树立科学正确评价观念 | 第57-60页 |
(一) 坚持开放多元的评价观 | 第57-59页 |
(二) 构建学生发展的评价观 | 第59-60页 |
二、提升教师评价语言能力 | 第60-62页 |
(一)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多样性 | 第60页 |
(二)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引导性 | 第60-62页 |
(三)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幽默性 | 第62页 |
三、培养教师评价的教学机智 | 第62-67页 |
(一) 加强学习,积累经验 | 第63-64页 |
(二) 关心学生,用爱教导 | 第64-66页 |
(三) 注重反思,发现不足 | 第66-67页 |
四、加强外部保障 | 第67-70页 |
(一) 组织相关培训 | 第68页 |
(二) 制定相关考核制度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