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电工论文--矿山机械的电力装备与自动化论文

采煤机煤岩识别实验台振动特性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煤岩界面识别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煤岩界面识别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煤岩界面识别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煤岩截割试验装置和试验研究现状第12-18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8-19页
2 采煤机截割特性与调高系统分析第19-25页
    2.1 采煤机工作原理第19页
    2.2 滚筒截割理论分析第19-21页
    2.3 采煤机调高理论分析第21-24页
        2.3.1 调高机构振动模型建立第21-23页
        2.3.2 调高系统速度分析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煤岩识别实验台设计第25-47页
    3.1 煤岩识别实验台总体设计第25-26页
        3.1.1 煤岩识别实验台系统的总体结构第25页
        3.1.2 煤岩识别实验台工作原理第25-26页
    3.2 煤岩识别实验台整体设计第26-41页
        3.2.1 相似理论第26-27页
        3.2.2 滚筒相似准则的导出及相似比的确定第27-32页
        3.2.3 调高系统相似准则的导出及相似比的确定第32-35页
        3.2.4 煤岩识别实验台参数设计第35-36页
        3.2.5 煤岩识别实验台结构设计第36-41页
    3.3 传感器选型与分布第41-43页
        3.3.1 截齿三向力测试第41-42页
        3.3.2 截割三向振动测试第42-43页
    3.4 煤岩试件设计及浇筑第43-44页
        3.4.1 煤岩试件分类第43-44页
        3.4.2 煤岩试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第44页
    3.5 数据识别与调高控制方案分析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煤岩识别实验台模态分析第47-58页
    4.1 Adams简介第47页
    4.2 煤岩截割试验装置建模与仿真第47-52页
        4.2.1 煤岩截割实验台Adams建模第47-49页
        4.2.2 模型添加约束第49-50页
        4.2.3 柔性体的建立第50-51页
        4.2.4 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4.3 系统模态分析第52-57页
        4.3.1 模态分析简介第52页
        4.3.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52-53页
        4.3.3 实验台系统主要参数识别第53-55页
        4.3.4 旋转支架阵型分析第55-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煤岩识别实验台随机振动响应与运动分析第58-72页
    5.1 随机载荷的建立第58页
    5.2 煤岩识别实验台运动学仿真分析第58-62页
    5.3 煤岩识别实验台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第62-68页
    5.4 实验台振动响应分析第68-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作者简历第76-7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井下脂质自动润滑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液压支架顶梁危险截面疲劳可靠性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