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

海南岛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造礁石珊瑚与共生藻的特殊共生关系第11页
    1.2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系群(Clade)组成及环境适应性第11-12页
    1.3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共生专一性和可塑性第12-13页
        1.3.1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共生专一性第12-13页
        1.3.2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共生可塑性第13页
    1.4 共生藻的传统形态学分类第13-14页
    1.5 共生藻的分子学分类第14-17页
        1.5.1 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样性用于研究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态性第15-16页
        1.5.2 核糖体RNA基因(ITS)序列分析用于共生藻的分子学分类第16页
        1.5.3 ITS2的高通量测序解析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类型组成第16-17页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PCR-RFLP法研究海南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组成第18-2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1 造礁石珊瑚样本的采集第18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18-19页
        2.1.3 实验试剂和试剂盒第19-20页
        2.1.4 造礁石珊瑚的鉴定第20页
        2.1.5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0页
        2.1.6 共生藻28 S rDNA基因5'端序列PCR-RFLP第20-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2.3 讨论第23-26页
        2.3.1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DNA多态性第23页
        2.3.2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共生多型性第23-24页
        2.3.3 D系群共生藻第24-25页
        2.3.4 核糖体编码区基因的局限性第25-26页
第三章 ITS序列分析法研究海南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组成第26-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3.1.1 实验材料第26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6页
        3.1.3 共生藻DNA的提取第26页
        3.1.4 共生藻ITS序列的PCR扩增第26页
        3.1.5 共生藻ITS序列的测定第26页
        3.1.6 共生藻ITS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第26-28页
    3.2 结果第28-37页
        3.2.1 共生藻核糖体ITS序列的碱基含量第30-31页
        3.2.2 各海域共生藻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第31-37页
        3.2.3 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结果的比较第37页
    3.3 讨论第37-41页
        3.3.1 共生藻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第37页
        3.3.2 共生藻类型与珊瑚种属的关系第37-38页
        3.3.3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对环境的适应性第38-39页
        3.3.4 共生藻亚系群的进化关系分析第39页
        3.3.5 同一造礁石珊瑚共生藻ITS序列异质性分析第39-40页
        3.3.6 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方法的分析第40-41页
第四章 高通量测序法研究海南岛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组成第41-5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4.1.1 造礁石珊瑚样本的采集第41页
        4.1.2 实验主要仪器第41页
        4.1.3 实验关键试剂第41-42页
        4.1.4 造礁石珊瑚的鉴定第42页
        4.1.5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2页
        4.1.6 PCR扩增共生藻ITS2基因序列第42页
        4.1.7 共生藻ITS2基因序列的Illumina MiSeq测序第42页
        4.1.8 测序数据预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4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4.2.1 数据的优化、统计及多样性分析第45页
        4.2.2 基于ITS2序列的共生藻多样性分析第45-48页
        4.2.3 基于OTUs的共生藻多样性分析第48-49页
    4.3 讨论第49-52页
        4.3.1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类型与宿主珊瑚的种属专一性第49-50页
        4.3.2 海南岛周边海域共生藻类型的地理分布及环境适应性第50页
        4.3.3 与环境相适应的共生藻的OTUs组成及可塑性第50-51页
        4.3.4 ITS2标记的局限性第51-52页
第五章 三种分子学法综合分析海南岛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样性第52-58页
    1、三种分子学方法综合分析海南岛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组成第52-53页
    2、直接/克隆测序与高通量测序法得到共生藻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第53-56页
    3、海南岛优势种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地域演化第56-57页
    4、三种分子学方法实验结果的适用性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0页
附表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维颗粒链中包络孤波的研究
下一篇:政府治理能力对PPP项目投资总量影响分析--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