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刘大蔚走私武器案件概况及引发的追问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案情概况及争议 | 第10-13页 |
一、案情概况 | 第10-11页 |
二、案件引发的争议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本案涉及的理论问题 | 第13-15页 |
一、法定犯和自然犯的产生渊源 | 第13-14页 |
二、法定犯和自然犯的区别 | 第14页 |
三、刘大蔚案属于典型的法定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法定犯之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15-23页 |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否可以阻却犯罪故意 | 第15-17页 |
一、什么是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15页 |
二、违法性认识与故意的关系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枪支犯罪具有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当阻却犯罪故意 | 第17-21页 |
一、什么是枪支 | 第17页 |
二、枪支致伤力标准的探析 | 第17-20页 |
三、刘大蔚案是否存在枪支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20-21页 |
第三节 走私犯罪具有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当阻却犯罪故意 | 第21-23页 |
一、什么是走私 | 第21-22页 |
二、刘大蔚案是否存在走私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法定犯之空白罪状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什么是空白罪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空白罪状引发刘大蔚案枪支认定的不合理性 | 第24-28页 |
一、枪支规定的空白性 | 第24-25页 |
二、判据的冲突性 | 第25-26页 |
三、司法程序的制约性 | 第26-27页 |
四、枪支空白的局限性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空白罪状引发刘大蔚案走私行为认定的不合理性 | 第28-32页 |
一、传统走私行为的认定 | 第28-29页 |
二、网购行为与传统境外贸易的区别 | 第29-30页 |
三、刘大蔚不具备走私行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对法定犯时代的应然对策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我国刑法立法模式 | 第32-35页 |
一、我国刑法单轨制立法模式 | 第32-33页 |
二、单轨制立法模式的缺陷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法定犯的应然对策 | 第35-38页 |
一、单轨制转向双轨制的必然性 | 第35-36页 |
二、法定犯刑罚配置的调整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