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文献评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二、广东省村级债务的总体情况及特征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研究范围及数据来源 | 第20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1.2 研究范围及数据来源 | 第20页 |
2.2 广东省村级债务总体情况 | 第20-25页 |
2.2.1 村级财务收支及资产总额 | 第20-21页 |
2.2.2 村级债务规模及债务变动情况 | 第21-22页 |
2.2.3 村级债务构成 | 第22-25页 |
2.3 广东省村级债务的特征 | 第25-28页 |
2.3.1 负债面广 | 第25页 |
2.3.2 增长速度较快 | 第25页 |
2.3.3 债权主体多元化 | 第25-26页 |
2.3.4 债务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 第26页 |
2.3.5 债务资金用途地域性差异显著 | 第26-28页 |
三、村级债务成因分析 | 第28-35页 |
3.1 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28-30页 |
3.1.1 公益性任务重,村级组织职能膨胀 | 第28页 |
3.1.2 政绩和离任考核的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3.1.3 城乡财政投入失衡 | 第29-30页 |
3.1.4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 第30页 |
3.2 经济方面的原因 | 第30-33页 |
3.2.1 盲目投资办企业 | 第30-31页 |
3.2.2 经济发展滞后 | 第31页 |
3.2.3 日常管理负担沉重 | 第31-32页 |
3.2.4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 第32页 |
3.2.5 村级组织缺乏造血功能 | 第32-33页 |
3.3 其他因素 | 第33-35页 |
3.3.1 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 第33页 |
3.3.2 延伸债务较多 | 第33页 |
3.3.3 村干部的小农意识 | 第33页 |
3.3.4 “一事一议”制度不完善 | 第33-35页 |
四、广东省村级债务风险分析 | 第35-42页 |
4.1 村级债务风险分析指标 | 第35-37页 |
4.2 广东省村级债务风险分析 | 第37-42页 |
五、村级债务预警机制 | 第42-48页 |
5.1 村级债务预警机制及其原则 | 第42页 |
5.2 村级债务预警系统组织结构框架及相应机制 | 第42-43页 |
5.2.1 村级债务预警系统的组织结构框架 | 第42-43页 |
5.2.2 村级债务预警系统的相关机制 | 第43页 |
5.3 村级债务预警模型 | 第43-48页 |
5.3.1 单变量模型 | 第43-44页 |
5.3.2 多变量模型 | 第44-45页 |
5.3.3 风险分析模型 | 第45-48页 |
六、村级债务个案分析 | 第48-51页 |
6.1 基本情况 | 第48页 |
6.2 特点 | 第48-49页 |
6.3 历史债务产生的原因 | 第49页 |
6.4 化解集体历史债务的做法 | 第49-50页 |
6.5 成效与不足 | 第50-51页 |
七、加强村级债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第51-58页 |
7.1 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加大扶持 | 第51-52页 |
7.1.1 切实加强对化解农村债务工作的领导 | 第51页 |
7.1.2 明确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 第51页 |
7.1.3 理清债权债务关系 | 第51-52页 |
7.1.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 第52页 |
7.2 处理遗留债务,遏制新增债务 | 第52-54页 |
7.2.1 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新增不良债务 | 第52-53页 |
7.2.2 建立新增不良债务问责制 | 第53页 |
7.2.3 多方出资落实偿债资金 | 第53页 |
7.2.4 多管齐下,处理银行信贷问题 | 第53-54页 |
7.3 村级组织方面 | 第54-56页 |
7.3.1 发展村集体经济 | 第54页 |
7.3.2 挖潜增收 | 第54-55页 |
7.3.3 剥离分债 | 第55页 |
7.3.4 严控担保 | 第55页 |
7.3.5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 第55-56页 |
7.4 加强村级组织的财务监管 | 第56-58页 |
7.4.1 加强村级债务资金监督与管理 | 第56页 |
7.4.2 建立村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 第56页 |
7.4.3 实行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