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回顾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成果回顾 | 第12-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功能界定 | 第17-24页 |
2.1 出口信用保险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出口信用保险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出口信用保险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风险 | 第18-19页 |
2.2.1 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 | 第18-19页 |
2.2.2 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风险决定了其政策性 | 第19页 |
2.3 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 | 第19-22页 |
2.3.1 出口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 | 第19-20页 |
2.3.2 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功能 | 第20-22页 |
2.4 政府与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关系的理论框架 | 第22-24页 |
2.4.1 政府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方式 | 第22页 |
2.4.2 政策工具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实际效果描述 | 第24-36页 |
3.1 国内业绩概况 | 第24-30页 |
3.1.1 中国信保业绩回顾 | 第24-27页 |
3.1.2 中国信保业务与外经贸发展对比 | 第27-28页 |
3.1.3 案例分析 | 第28-30页 |
3.2 欧洲三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业绩回顾 | 第30-33页 |
3.2.1 德国裕利安怡集团公司(EULER-HERMERS)业务情况简介 | 第30-31页 |
3.2.2 荷兰安卓集团公司(ATRADIUS)业务情况简介 | 第31页 |
3.2.3 法国科法斯集团公司(COFACE)业务情况简介 | 第31-32页 |
3.2.4 欧洲三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业务收入与出口贸易数据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3.3 伯尔尼协会成员业务概况 | 第33-36页 |
3.3.1 伯尔尼协会成员短期险业务简介 | 第33-34页 |
3.3.2 伯尔尼协会全体成员业务收入与出口贸易数据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36-58页 |
4.1 实证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数据来源介绍 | 第36-37页 |
4.1.1 问题的提出 | 第36页 |
4.1.2 实证检验的基本思路 | 第36页 |
4.1.3 数据来源介绍 | 第36-37页 |
4.2 模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41页 |
4.2.1 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情况 | 第38-39页 |
4.2.2 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变动情况 | 第39-40页 |
4.2.3 出口退税总额变动情况 | 第40-41页 |
4.3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 | 第41-42页 |
4.3.1 单位根检验 | 第41页 |
4.3.2 对数化的单位根检验 | 第41-42页 |
4.4 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2-43页 |
4.5 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选择 | 第43页 |
4.6 VAR模型的构建 | 第43-46页 |
4.7 变量的SVAR模型的构建 | 第46-47页 |
4.8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47-49页 |
4.9 变量的方差分解 | 第49-50页 |
4.10 变量的JOHENSON协整检验 | 第50-52页 |
4.11 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 | 第52-56页 |
4.12 结论 | 第56-5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