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α-MnO2@石墨烯衍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基于·OH活化中间体的化学处理方法第10-12页
        1.1.2 电化学氧化技术第12页
    1.2 阴极氧还原反应机理第12-13页
    1.3 二氧化锰催化剂第13-15页
        1.3.1 二氧化锰的结构与分类第13-14页
        1.3.2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第14页
        1.3.3 二氧化锰的改性方法第14-15页
    1.4 载体氧化石墨烯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第15-18页
        1.4.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1.4.2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方法第17-18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18-20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18页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0-28页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20-21页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催化剂的物理性能表征第21-25页
        2.2.1 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21-22页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22页
        2.2.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第22-23页
        2.2.4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分析第23页
        2.2.5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第23-24页
        2.2.6 比表面积(BET)和孔径分布(BJH)表征第24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24-25页
        2.2.8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分析第25页
    2.3 催化剂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5-28页
        2.3.1 循环伏安(CV)技术第25-26页
        2.3.2 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第26-28页
第3章 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第28-3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8-30页
    3.3 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表征第30-34页
        3.3.1 氧化石墨烯的FT-IR分析第30-31页
        3.3.2 氧化石墨烯的SEM与AFM分析第31-32页
        3.3.3 氧化石墨烯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XRD分析第32页
        3.3.4 氧化石墨烯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UV-Vis光谱分析第32-33页
        3.3.5 氧化石墨烯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Raman分析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制备与表征第36-46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的制备第36-37页
    4.3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XRD分析第37页
    4.4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Raman分析第37-39页
    4.5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FT-IR分析第39页
    4.6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SEM与EDS分析第39-41页
    4.7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XPS分析第41-43页
    4.8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BET分析第43-44页
    4.9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5章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催化性能研究第46-54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6-51页
        5.2.1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CV测试第47页
        5.2.2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RDE测试第47-51页
    5.3 α-MnO_2与α-MnO_2@石墨烯衍生物催化H_2O_2降解染料分析第51-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的制备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空热交联聚吡咯空间限域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