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拉曼光谱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 第9-10页 |
1.1.1 拉曼光谱 | 第9页 |
1.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 | 第9-10页 |
1.2 SERS在生物学的应用 | 第10-18页 |
1.2.1 基于SERS活细胞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基于SERS的细胞环境感测 | 第13-15页 |
1.2.3 基于SERS的肿瘤鉴定和体内癌症检测 | 第15-18页 |
1.3 目前SERS在生物学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及可能对策 | 第18-20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构建及果蔬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25-37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试剂和材料 | 第26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2.2.3 样品 | 第27页 |
2.2.4 金壳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5 pH响应SERS探针和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制备 | 第28页 |
2.2.6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和pH响应SERS探针的缓冲液评价 | 第28-29页 |
2.2.7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和pH响应SERS探针的实际样品评价 | 第29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9-34页 |
2.3.1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和pH响应SERS探针的缓冲液评价 | 第29-31页 |
2.3.2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和pH响应SERS探针的实际样品评价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氧化还原响应伤口敷料构建及伤口愈合过程氧化还原态评价 | 第37-48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2.1 试剂和材料 | 第38页 |
3.2.2 仪器及设备 | 第38-39页 |
3.2.3 动物样品 | 第39页 |
3.3 氧化还原响应的伤口辅料 | 第39-40页 |
3.3.1 氧化还原响应的探针制备 | 第39-40页 |
3.3.2 氧化还原响应的体外评价 | 第40页 |
3.3.3 氧化还原响应对小鼠伤口恢复过程的在体评价 | 第4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3.4.1 氧化还原响应的伤口辅料的制备与评价 | 第40-41页 |
3.4.2 氧化还原响应的伤口辅料对小鼠伤口恢复过程的评价 | 第41-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6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氧化还原响应SERS活性微针构建及其在体评价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4.2.3 动物样品 | 第50页 |
4.3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pH响应的SERS探针的制备 | 第50-52页 |
4.3.1 氧化还原响应SERS探针,pH响应SERS探针 | 第50页 |
4.3.2 双检测SERS活性针的制备 | 第50-51页 |
4.3.3 双检测SERS活性针的体外评价 | 第51-52页 |
4.3.4 双检测SERS活性针的在体评价 | 第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4.4.1 双检测SERS活性针的体外评价 | 第52-54页 |
4.4.2 双检测SERS活性微针的体内评价 | 第54-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6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5.2 本论文后继工作的展望 | 第60-62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