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贡献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竞合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15页 |
2.2 厂商竞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 通信运营商竞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 通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竞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通信业发展与演变 | 第18-34页 |
3.1 我国通信业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3.1.1 通信产业萌芽阶段(1949 年以前) | 第18页 |
3.1.2 通信产业政府行政绝对垄断阶段(1949 年—1993 年) | 第18页 |
3.1.3 通信产业竞争引入阶段(1994 年—1998 年) | 第18-19页 |
3.1.4 通信产业大发展阶段(1999 年—2007 年) | 第19页 |
3.1.5 通信产业全业务竞争阶段(2008 年—2013 年) | 第19-20页 |
3.1.6 虚拟运营商参与竞争(2013 年—至今) | 第20页 |
3.2 我国通信行业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3.3 我国通信行业竞争现状 | 第21-23页 |
3.4 我国通信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第23-27页 |
3.4.1 政治环境 | 第23-24页 |
3.4.2 经济环境 | 第24-25页 |
3.4.3 社会环境 | 第25-26页 |
3.4.4 技术环境 | 第26-27页 |
3.5 互联网发展对通信行业的影响 | 第27-29页 |
3.6 国外通信业的创新探索 | 第29-33页 |
3.6.1 美国 | 第29-30页 |
3.6.2 欧洲 | 第30-31页 |
3.6.3 日本 | 第31-32页 |
3.6.4 韩国 | 第32页 |
3.6.5 启示 | 第32-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通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竞合模式研究 | 第34-37页 |
4.1 基本假设 | 第34页 |
4.2 豪泰林(Hotelling)模型分析 | 第34-35页 |
4.3 竞合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竞合模式研究——以J通信企业为例 | 第37-46页 |
5.1 J通信企业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5.2 J通信企业所在价值链分析 | 第38-40页 |
5.3 J通信企业竞合策略选择 | 第40-42页 |
5.4 竞合策略实施 | 第42-45页 |
5.4.1 打造自营互联网平台 | 第42-43页 |
5.4.2 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 | 第43-44页 |
5.4.3 拓展互联网分销渠道 | 第44-4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