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某泵站枢纽前池流态分析与改善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泵站前池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模型试验研究 | 第12-14页 |
1.2.2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3.1 工程概况 | 第15-17页 |
1.3.2 泵站与水闸并列布置工程的特征 | 第17页 |
1.4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 第17-18页 |
1.4.1 CFD方法简介 | 第17页 |
1.4.2 相关软件简介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泵站枢纽前池三维流场数模理论简述 | 第19-25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1.1 连续性方程 | 第19页 |
2.1.2 动量方程 | 第19页 |
2.1.3 能量方程 | 第19-20页 |
2.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0-21页 |
2.2.1 直接数值模拟 | 第20页 |
2.2.2 大涡模拟 | 第20页 |
2.2.3 雷诺平均法 | 第20-21页 |
2.3 湍流模型 | 第21-22页 |
2.4 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4.1 进口边界条件 | 第22页 |
2.4.2 出口边界条件 | 第22页 |
2.4.3 壁面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4.4 对称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5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3页 |
2.6 流场的SIMPLEC算法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泵站枢纽泵站运行时前池流态改善措施 | 第25-50页 |
3.1 泵站运行时前池的计算方案 | 第25-26页 |
3.2 泵站运行时前池数值计算模型及设置 | 第26-29页 |
3.2.1 计算区域及网格剖分 | 第26-27页 |
3.2.2 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 第27-28页 |
3.2.3 网格无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3.3 前池流态改善目标 | 第29页 |
3.4 前池原方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5 前池改善措施1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3.5.1 方案A | 第32-35页 |
3.5.2 方案B | 第35-38页 |
3.6 前池改善措施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3.6.1 方案C | 第38-40页 |
3.6.2 方案D | 第40-43页 |
3.7 前池改善措施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3.7.1 方案E | 第43-46页 |
3.7.2 方案F | 第46-4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泵站枢纽排水闸运行时前池流态改善措施 | 第50-61页 |
4.1 排水闸运行时前池的计算方案 | 第50页 |
4.2 排水闸运行时前池数值计算模型及设置 | 第50-53页 |
4.2.1 计算区域及网格剖分 | 第50-52页 |
4.2.2 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 第52-53页 |
4.3 前池流态改善目标 | 第53页 |
4.4 排水闸原方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5 排水闸方案1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6 排水闸方案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7 排水闸方案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泵站枢纽泵站不同运行工况时前池流态检验 | 第61-72页 |
5.1 泵站枢纽前池改进方案 | 第61页 |
5.2 泵站运行工况组合 | 第61-62页 |
5.3 各运行工况下前池流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71页 |
5.3.1 工况一 | 第62-64页 |
5.3.2 工况二 | 第64-65页 |
5.3.3 工况三 | 第65-66页 |
5.3.4 工况四 | 第66-67页 |
5.3.5 工况五 | 第67-69页 |
5.3.6 工况六 | 第69-70页 |
5.3.7 工况七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