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缩略词简表 | 第12-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 1.1 微生物共培养的研究 | 第14-23页 |
| 1.1.1 生态学关系 | 第14-16页 |
| 1.1.2 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 第16-21页 |
| 1.1.3 微生物共培养的应用 | 第21-23页 |
| 1.2 展望 | 第23页 |
| 1.3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第2章 内生真菌共培养条件的筛选 | 第25-38页 |
| 2.1 引言 | 第25页 |
| 2.2 .内生真菌的共生性 | 第25-26页 |
| 2.2.1 供试菌种 | 第25页 |
| 2.2.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5-26页 |
| 2.2.3 菌种保藏 | 第26页 |
| 2.2.4 活化内生真菌 | 第26页 |
| 2.2.5 平板对峙法测sps-02,sps-03的共生性 | 第26页 |
| 2.3 筛选接种方法 | 第26-27页 |
| 2.4 选择两种共培养发酵方式 | 第27-37页 |
| 2.4.1 筛选第一种培养条件 | 第27-32页 |
| 2.4.2 筛选第二种共培养条件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共培养真菌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活性评价 | 第38-54页 |
| 3.1 引言 | 第38页 |
| 3.2 共培养条件一代谢产物的分离和提取 | 第38-43页 |
| 3.2.1 共培养条件一的扩大发酵培养 | 第38页 |
| 3.2.2 共培养条件一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 第38-41页 |
| 3.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41-43页 |
| 3.3 共培养条件二代谢产物的分离和提取 | 第43-52页 |
| 3.3.1 共培养条件二的扩大发酵培养 | 第43页 |
| 3.3.2 共培养条件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 第43-48页 |
| 3.3.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48-52页 |
| 3.4 梯度稀释法抑菌活性的测试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代谢产物部分图谱 | 第62-6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