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逻辑的直驱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风力发电和变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1.2.2 风电机组变桨控制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变桨距风电机组的基本理论与电动变桨系统 | 第19-32页 |
2.1 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 | 第19-22页 |
2.1.1 风能的计算 | 第19页 |
2.1.2 最大风能捕捉原理(Betz理论) | 第19-21页 |
2.1.3 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 | 第21-22页 |
2.2 风力机变桨运行原理及控制特性分析 | 第22-28页 |
2.2.1 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的基本控制结构 | 第22-23页 |
2.2.2 风电机组的桨距角调节原理 | 第23-25页 |
2.2.3 变桨风力机组运行过程分析 | 第25-26页 |
2.2.4 变桨距风电机组转矩控制特性分析 | 第26-28页 |
2.3 电动变桨控制系统 | 第28-31页 |
2.3.1 风电机组对变桨系统的要求 | 第28页 |
2.3.2 电动变桨距系统结构与原理 | 第28-29页 |
2.3.3 电动变桨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电动变桨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 第32-62页 |
3.1 变桨系统执行电机的选择 | 第32-33页 |
3.2 电动变桨模糊控制系统研究 | 第33-42页 |
3.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3.2.2 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2.3 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 | 第37-42页 |
3.2.4 基于PMSM的变桨控制系统设计 | 第42页 |
3.3 直接转矩控制器的设计 | 第42-46页 |
3.3.1 定子磁链估算模型 | 第42-43页 |
3.3.2 磁链空间位置判断模型 | 第43-44页 |
3.3.3 转矩调节模型 | 第44-45页 |
3.3.4 磁链调节模型 | 第45页 |
3.3.5 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输出模型 | 第45-46页 |
3.4 变桨伺服系统调节器的设计 | 第46-52页 |
3.4.1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 | 第46-49页 |
3.4.2 位置环的设计 | 第49-52页 |
3.5 电动变桨伺服系统的仿真及实现 | 第52-60页 |
3.5.1 变桨伺服系统技术指标 | 第52页 |
3.5.2 变桨伺服系统仿真模型 | 第52-55页 |
3.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基于功率变化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模糊控制 | 第62-73页 |
4.1 变桨距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结构 | 第62页 |
4.2 变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2-65页 |
4.3 风电机组功率控制仿真模型 | 第65-70页 |
4.3.1 风速模型 | 第66-68页 |
4.3.2 风力机的模型 | 第68-69页 |
4.3.3 传动系统模型 | 第69页 |
4.3.4 参数自调整模糊变桨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69-70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