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

煤岩蠕变损伤机理及工作面临空区段煤柱稳定性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变量注释表第21-23页
1 绪论第23-3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3-2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3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1-32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32-34页
2 损伤煤样力学特性与破坏特征第34-53页
    2.1 损伤煤样的制备及试验方案第34-41页
    2.2 损伤煤样力学特性第41-50页
    2.3 损伤煤样破坏特征第50-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损伤煤样蠕变特性第53-81页
    3.1 试验方案及方法第53-56页
    3.2 损伤程度对煤样蠕变力学特性影响第56-65页
    3.3 加载速率对损伤煤样蠕变力学特性影响第65-72页
    3.4 围压对损伤煤样蠕变力学特性影响第72-79页
    3.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4 分数阶微积分蠕变模型第81-121页
    4.1 分数阶微积分概念及流变模型第81-93页
    4.2 整数阶非线性蠕变模型第93-99页
    4.3 分数阶非线性蠕变模型第99-106页
    4.4 非线性蠕变模型参数识别与验证第106-120页
    4.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5 厚砂岩顶板下工作面临空区段煤柱破坏特征第121-141页
    5.1 采矿地质条件第121-125页
    5.2 临空工作面厚砂岩顶板破断与矿压特征第125-135页
    5.3 临空区段煤柱损伤破坏演化特征第135-139页
    5.4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6 采动影响下临空区段煤柱损伤失稳机制及控制技术第141-168页
    6.1 分数阶非线性蠕变模型数值实现与验证第141-147页
    6.2 临空区段煤柱失稳判据第147-150页
    6.3 采动影响下临空区段煤柱损伤失稳数值分析第150-166页
    6.4 临空段煤柱稳定性控制技术第166-167页
    6.5 本章小结第167-16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8-171页
    7.1 主要结论第168-169页
    7.2 研究展望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2页
作者简历第182-18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健康监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矿井提升钢丝绳的动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