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角色偏差与调适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简要述评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 研究重点 | 第15-16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16页 |
(三) 创新点 | 第16页 |
五、样本说明 | 第16-18页 |
(一) A马铃薯专业合作社 | 第16-17页 |
(二) B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 第17页 |
(三) C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页 |
(一) 农民 | 第18页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 社会角色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利益相关理论 | 第19页 |
(三) 集体行动理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角色的定位 | 第21-27页 |
一、服务角色 | 第21-22页 |
(一) 服务农民 | 第21页 |
(二) 服务多样性 | 第21-22页 |
二、桥梁角色 | 第22-23页 |
(一) 上报农民诉求 | 第22页 |
(二) 下传国家政策 | 第22-23页 |
三、产业发展角色 | 第23页 |
(一) 增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 第23页 |
(二) 农业技术推广 | 第23页 |
(三) 实现农业现代化 | 第23页 |
四、风险防范角色 | 第23-25页 |
(一) 市场风险 | 第24页 |
(二) 自然风险 | 第24页 |
(三) 组织风险 | 第24页 |
(四) 管理风险 | 第24-25页 |
五、民主管理角色 | 第25页 |
(一) 化解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的矛盾 | 第25页 |
(二) 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 | 第25页 |
(三) 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 | 第25页 |
六、寻求资金角色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角色的偏差 | 第27-34页 |
一、角色意识偏差 | 第27-28页 |
(一) 服务观念 | 第27-28页 |
(二) 发展观念 | 第28页 |
二、角色定位偏差 | 第28-31页 |
(一) 自我认识定位 | 第29-31页 |
(二) 自身职责定位 | 第31页 |
三、角色行为偏差 | 第31-34页 |
(一)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行为偏差 | 第31-32页 |
(二) 村民民主管理行为偏差 | 第32-33页 |
(三)风险防范偏差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角色偏差的根源分析 | 第34-38页 |
一、外部原因 | 第34-36页 |
(一) 政府规章制度建设问题 | 第34页 |
(二) 政府政策扶持问题 | 第34-35页 |
(三) 政府融资问题 | 第35页 |
(四) 农民自身问题 | 第35-36页 |
二、内部原因 | 第36-38页 |
(一) 管理机制问题 | 第36页 |
(二) 民主管理问题 | 第36-37页 |
(三) 风险防范缺失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角色的调适 | 第38-42页 |
一、外部环境支持 | 第38-40页 |
(一) 完善法律法规及政府监督管理机制 | 第38页 |
(二) 积极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 | 第38-39页 |
(三)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 第39页 |
(四) 提高农民素质 | 第39-40页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内在改进 | 第40-42页 |
(一) 加强合作社注册登记的监督管理 | 第40页 |
(二) 健全合作社运营阶段的监督管理 | 第40页 |
(三) 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件(访谈提纲)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