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水稻播种量的研究 | 第10-14页 |
1.3.1 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2 不同播种量对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11页 |
1.3.3 不同播种量对株型的影响 | 第11页 |
1.3.4 不同播种量对倒伏性状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5 不同播种量对物质转运及灌浆动态的影响 | 第12页 |
1.3.6 不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3.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3.3.1 秧苗素质各指标的测定 | 第16页 |
3.3.2 分蘖发生与成穗的追踪 | 第16页 |
3.3.3 灌浆速率的调查 | 第16页 |
3.3.4 茎秆强度的测定 | 第16-17页 |
3.3.5 株型的测定 | 第17页 |
3.3.6 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单茎物质积累的测定 | 第17页 |
3.3.7 SPAD值的测定 | 第17页 |
3.3.8 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测定 | 第17页 |
3.3.9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8-46页 |
4.1 不同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 第18-21页 |
4.2 不同播量对水稻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1-24页 |
4.2.1 叶绿素相对含量 | 第21-22页 |
4.2.2 拔节期光合特性 | 第22页 |
4.2.3 孕穗期剑叶光合参数 | 第22-23页 |
4.2.4 抽穗期光合参数 | 第23-24页 |
4.3 不同播量对群体指标的影响 | 第24-27页 |
4.3.1 茎蘖动态 | 第24-25页 |
4.3.2 叶面积指数动态 | 第25-26页 |
4.3.3 干物质积累动态 | 第26-27页 |
4.4 茎秆强度 | 第27-28页 |
4.5 株型 | 第28-32页 |
4.5.1 齐穗期株型 | 第28-29页 |
4.5.2 成熟期株型 | 第29-30页 |
4.5.3 成熟期单茎干重均衡性 | 第30页 |
4.5.4 成熟期穗部性状 | 第30-32页 |
4.6 灌浆速率与转运率 | 第32-39页 |
4.6.1 灌浆速率 | 第32-34页 |
4.6.2 强势粒灌浆速率 | 第34-36页 |
4.6.3 弱势粒灌浆速率 | 第36-38页 |
4.6.4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单茎物质转运的影响 | 第38-39页 |
4.7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 第39-46页 |
4.7.1 产量构成因子 | 第39-40页 |
4.7.2 产量与光合转运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4.7.3 产量与叶长宽的相关性 | 第42-44页 |
4.7.4 产量与均衡性的相关性 | 第44-46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6-50页 |
5.1 不同播种量下秧苗素质的比较 | 第46页 |
5.2 不同播种量对生理指标与群体指标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 不同播种量对株型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47-48页 |
5.4 不同播种量对茎秆强度的影响 | 第48页 |
5.5 不同播种量对灌浆速率及单茎物质运转的影响 | 第48-49页 |
5.6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及各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