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免疫学检验论文

甲状旁腺激素定点生物素化及其纳米抗体的筛选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25页
    1.1 蛋白质的定点修饰第9-14页
        1.1.1 定点修饰的方法第9-11页
        1.1.2 蛋白质生物素化修饰第11-13页
        1.1.3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定点技术的应用第13-14页
    1.2 固定化酶第14-17页
        1.2.1 蛋白酶的固定化方式第14-17页
        1.2.2 固定化酶的应用第17页
    1.3 甲状旁腺激素第17-20页
        1.3.1 甲状旁腺激素概述第17-18页
        1.3.2 甲状旁腺激素代谢与慢性肾衰竭第18-19页
        1.3.3 甲状旁腺激素的检测第19-20页
    1.4 纳米抗体技术第20-24页
        1.4.1 纳米抗体概述第20-22页
        1.4.2 纳米抗体的应用第22-23页
        1.4.3 噬菌体展示库技术第23-24页
        1.4.4 抗PTH纳米抗体的筛选第2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24-25页
2 生物素连接酶的定点固载第25-37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2.3 主要仪器和耗材第27页
    2.4 实验方法第27-32页
        2.4.1 BirA的表达和纯化第27-29页
        2.4.2 Avi tag底物的表达和纯化第29-30页
        2.4.3 BirA的定点固载第30-31页
        2.4.4 BirA酶催化活性检测第31-32页
        2.4.5 His标签位置对BirA固载的影响第32页
        2.4.6 EDTA对固定化BirA稳定性及活性的影响第32页
        2.4.7 咪唑浓度对固定化BirA催化过程的影响第32页
    2.5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2-36页
        2.5.1 BirA酶和VAD-Avi-His的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第32-33页
        2.5.2 H2O2对BirA固载效率和酶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2.5.3 His标签位置对BirA固载的影响第34-35页
        2.5.4 EDTA和咪唑对固载BirA稳定性及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2.6 小结第36-37页
3 固定化生物素连接酶的评价及应用第37-4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材料第37-39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37-38页
        3.2.3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38-39页
    3.3 实验方法第39-42页
        3.3.1 HABA检测法第39-40页
        3.3.2 不同pH对固载酶稳定性的影响第40页
        3.3.3 不同温度对固载酶稳定性的影响第40页
        3.3.4 固载酶的重复使用及贮存时间第40页
        3.3.5 携带Avi标签PTH序列的设计及表达载体构建第40-41页
        3.3.6 PTH-Avi-His的表达与纯化第41页
        3.3.7 PTH-Avi-His生物素化第41-4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3.4.1 不同pH和温度处理对固载酶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3.4.2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及贮存时间对酶活性影响第43-44页
        3.4.3 PTH-Avi-His的可溶表达及纯化第44页
        3.4.4 利用固定化BirA生物素化PTH-Avi-His第44-45页
    3.5 小结第45-46页
4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体系筛选纳米抗体第46-65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材料第46-48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47-48页
    4.3 实验方法第48-56页
        4.3.1 PTH的表达纯化第48页
        4.3.2 测定噬菌体库的滴度第48-49页
        4.3.3 纳米抗体筛选步骤第49-51页
        4.3.4 噬菌体ELISA定性检测筛选结果第51-52页
        4.3.5 纳米抗体序列的获得第52-53页
        4.3.6 抗PTH纳米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54页
        4.3.7 抗PTH纳米抗体的表达及分离纯化第54页
        4.3.8 利用Biacore测定纳米抗体亲和常数第54-56页
        4.3.9 抗PTH纳米抗体的ELISA活性检测第56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4.4.1 PTH的表达与纯化第56-57页
        4.4.2 噬菌体库的滴度测定结果第57页
        4.4.3 噬菌体库筛选抗PTH纳米抗体第57-59页
        4.4.4 PCR获取纳米抗体序列第59-60页
        4.4.5 序列分析结果第60页
        4.4.6 纳米抗体表达载体构建结果第60-61页
        4.4.7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61-62页
        4.4.8 纳米抗体亲和常数检测第62-63页
        4.4.9 ELISA检测纳米抗体的活性第63页
    4.5 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A His-BirA酶的序列设计第71-72页
附录B PTH-Avi-His的序列设计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酸乳杆菌代谢有机酸检测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下一篇:不饱和季铵盐阳离子类脂的合成及基因转运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