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形态与社区感关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文献回顾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治理理论与社区研究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城市社区形态 | 第14-17页 |
一、建筑学、地理学的视角 | 第14页 |
二、社会学视角 | 第14-17页 |
(一)社区的类型学研究 | 第14-15页 |
(二)社区的生态学(ecology)研究 | 第15页 |
(三)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社区感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的内涵 | 第17-20页 |
一、社区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19页 |
二、与社区感相关的测量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城市社区形态与社区感相关的研究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2-29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一、城市社区形态 | 第22页 |
二、社区感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变量操作化 | 第23-25页 |
一、自变量与操作化 | 第23页 |
二、因变量与操作化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抽样设计与样本获取 | 第25页 |
第四节 信度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五节 效度分析 | 第26-29页 |
一、内容效度 | 第26页 |
二、结构效度 | 第26-29页 |
第四章 研究数据与资料分析 | 第29-56页 |
第一节 调查数据概况 | 第29-34页 |
一、调查样本概况 | 第29-30页 |
二、社区感得分概况 | 第30-34页 |
(一)社区认同得分情况 | 第30-31页 |
(二)社区满意与便利度得分情况 | 第31-32页 |
(三)社区参与得分情况 | 第32页 |
(四)社区支持得分情况 | 第32-33页 |
(五)社区阶层意识得分情况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不同城市社区形态与社区感差异性比较 | 第34-56页 |
一、社区感各项维度比较 | 第34页 |
二、不同社区形态与社区感差异性比较 | 第34-56页 |
(一)不同社区形态与社区认同比较 | 第34-41页 |
(二)不同社区形态与社区满意与便利度比较 | 第41-45页 |
(三)不同社区形态与社区参与比较 | 第45-51页 |
(四)不同社区形态与社区支持比较 | 第51-53页 |
(五)不同社区形态与社区阶层意识比较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6-6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6-59页 |
一、关于城市社区居民社区感各维度的差异 | 第56页 |
二、关于城市社区形态与社区感的比较 | 第56-59页 |
第二节 讨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一 | 第64-68页 |
附录二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