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供电论文--供电系统论文

全并联AT牵引网新型保护方案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牵引网既有保护与故障分析第14-29页
    2.1 牵引网既有保护测控原理与整定计算第14-19页
        2.1.1 牵引网线路保护原理第14-15页
        2.1.2 整定计算第15-18页
        2.1.3 既有牵引网保护方案第18-19页
    2.2 全并联牵引网的故障分析第19-28页
        2.2.1 接触线-钢轨(T-R)短路故障分析第21-25页
        2.2.2 负馈线-钢轨(F-R)短路故障分析第25页
        2.2.3 接触线-负馈线(T-F)短路故障分析第25-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电流差动保护第29-39页
    3.1 电流差动保护原理第29-30页
    3.2 互感器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第30-32页
        3.2.1 不平衡电流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第30-31页
        3.2.2 CT、PT二次侧断线造成的影响第31页
        3.2.3 CT误差对差动保护造成的影响第31-32页
    3.3 对地电容对差动保护的影响第32-34页
    3.4 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方程整定计算第34-36页
        3.4.1 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方程整定第34-35页
        3.4.2 带制动特性的动作方程整定第35-36页
    3.5 牵引网分段分布式电流差动保护方案第36-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全并联AT牵引网测控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第39-66页
    4.1 AT牵引网测控模型的建立第39-47页
        4.1.1 AT牵引网导线仿真模型第39-41页
        4.1.2 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第41-43页
        4.1.3 自耦变压器仿真模型第43-44页
        4.1.4 全并联复线AT牵引网模型第44页
        4.1.5 数据采集模块第44-45页
        4.1.6 断路器模块第45页
        4.1.7 控制模块第45-47页
        4.1.8 全并联复线AT牵引网测控模型第47页
    4.2 AT牵引网测控模型的仿真第47-65页
        4.2.1 短路故障端口电压与电流分析第48-54页
        4.2.2 牵引网分段式保护的仿真验证第54-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全并联AT牵引网电流差动保护系统方案研究第66-69页
    5.1 数据采集与传输第66-67页
        5.1.1 数据同步采集第66-67页
        5.1.2 数据传输第67页
    5.2 故障记录第67-68页
    5.3 数据处理第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核伤钢轨服役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旋喷桩施工技术在重载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