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1-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三、论文概要 | 第14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住房政策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一、发达国家住房政策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我国住房政策研究 | 第16-17页 |
三、租购市场的互相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居民租购选择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一、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二、对于购房偏好的解释 | 第19页 |
第三节 使用者成本法及其在住房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第四节 评价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住房政策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德国住房政策 | 第22-28页 |
一、德国住房政策的演进 | 第22-25页 |
(一)德国住房政策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二)德国住房市场现状 | 第24-25页 |
二、德国住房政策体系 | 第25-27页 |
(一)住房销售市场政策 | 第25页 |
(二)住房租赁市场政策 | 第25-27页 |
三、德国住房政策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英国住房政策 | 第28-32页 |
一、英国住房政策的演进 | 第28-31页 |
(一)英国住房政策发展阶段 | 第28-30页 |
(二)英国住房市场现状 | 第30-31页 |
二、英国住房政策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住房政策的借鉴意义 | 第32-35页 |
一、住房政策与居民的租购选择 | 第32-33页 |
二、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 | 第33-34页 |
三、多元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住房政策 | 第35-49页 |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我国住房政策的演进 | 第35-42页 |
一、民国时期:以市场租赁为主满足居民住房权(1912年-1948年) | 第35-36页 |
二、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统一供应的福利住房体系(1949年-1980年) | 第36-37页 |
三、住房改革探索期:多种住房居住形式并行(1980年-1998年) | 第37-39页 |
四、住房改革成形期:购房自住逐渐成为主流(1998年-2007年) | 第39页 |
五、住房改革成熟期:以购房自住为主,以公共租赁为补充(2007年-2015年) | 第39-41页 |
六、新一轮住房改革: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2016年以来)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购房导向型住房政策的理论证明 | 第42-45页 |
(一)过于强调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政策偏向支持购房扩大住房消费 | 第43-44页 |
(二)政策性住房以产权保障为主,非营利组织供应的社会租赁住房缺失 | 第44页 |
(三)市场租赁缺乏监管,承租人权益缺乏保护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购房导向型住房政策的优劣 | 第45-49页 |
一、购房导向型住房政策的积极作用 | 第45-46页 |
二、购房导向型住房政策的弊端 | 第46-49页 |
(一)供给端:销售市场开发活跃,租赁市场投资意愿低 | 第46-47页 |
(二)需求端:购房自住具有诸多优势,租赁住房权益不完整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我国购房导向型住房政策对租购选择的影响——基于使用者成本的分析 | 第49-57页 |
第一节 使用者成本法应用于我国的优势 | 第49页 |
第二节 我国使用者成本的公式构建及计算 | 第49-54页 |
第三节 购房者使用者成本的构成 | 第54页 |
第四节 为购房者使用者成本的长期负值寻找可能性解释 | 第54-57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第一节 补齐市场租赁的政策短板 | 第57-59页 |
一、扩大市场租赁的有效供给 | 第57-58页 |
(一)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租赁住房机构 | 第57页 |
(二)鼓励个人投资出租空置住房 | 第57-58页 |
二、支持市场租赁的消费需求 | 第58页 |
三、建立市场租赁的监管体系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社会租赁供给体系 | 第59-60页 |
一、引入住房合作社等社会主体参与住房租赁 | 第59页 |
二、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 | 第59页 |
三、创新公租房融资方式,降低政府负担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打击投机炒房,支持自住购房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