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除沙装置与沙粒接触机理及建模 | 第14-24页 |
2.1 离散元简介 | 第14-18页 |
2.1.1 离散单元法的概述 | 第14-15页 |
2.1.2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15页 |
2.1.3 颗粒模型接触理论 | 第15-18页 |
2.2 除沙车结构原理与接触参数设定 | 第18-19页 |
2.2.1 除沙车的结构原理 | 第18页 |
2.2.2 沙粒模型接触参数的设定 | 第18-19页 |
2.3 除沙装置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9-22页 |
2.3.1 除沙车模型的简化 | 第19-20页 |
2.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除沙装置集沙抛沙过程的离散元分析 | 第24-36页 |
3.1 不同集沙铲转速下除沙的数值规律 | 第24-28页 |
3.2 不同抛沙扇转速下除沙的数值规律 | 第28-31页 |
3.3 相同转速下不同沙粒大小的除沙数值规律 | 第31-33页 |
3.4 相同转速下不同行进速度的除沙数值规律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除沙装置有限元疲劳寿命分析 | 第36-48页 |
4.1 有限元法和疲劳分析简介 | 第36-41页 |
4.1.1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4.1.2 疲劳分析理论基础 | 第37-41页 |
4.2 基于Workbench的静力学分析 | 第41-44页 |
4.2.1 除沙装置压力数据导入 | 第41-42页 |
4.2.2 建立除沙装置有限元模型 | 第42-43页 |
4.2.3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3 基于nCodeDesign-Life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44-47页 |
4.3.1 载荷谱的确定 | 第44-45页 |
4.3.2 定义材料疲劳特性属性 | 第45页 |
4.3.3 建立疲劳分析流程图 | 第45-46页 |
4.3.4 疲劳寿命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除沙装置结构分析及优化 | 第48-60页 |
5.1 结构优化设计简介 | 第48-50页 |
5.1.1 结构优化设计基本理论 | 第48页 |
5.1.2 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思路 | 第48-49页 |
5.1.3 灵敏度分析 | 第49-50页 |
5.2 集沙铲的结构优化分析 | 第50-57页 |
5.2.1 优化变量设计 | 第50-51页 |
5.2.2 单个变量与集沙铲最大应力的关系 | 第51-53页 |
5.2.3 设计变量的响应曲面与灵敏度分析 | 第53-55页 |
5.2.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3 除沙装置机架的离散元优化分析 | 第57-59页 |
5.3.1 机架优化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3.2 优化前后除沙数值规律分析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