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木本论文

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6页
    1.1 蚬壳花椒物种概述第11-13页
        1.1.1 树种特性第11-12页
        1.1.2 地理分布及生境状况第12页
        1.1.3 保护及科研价值第12-13页
        1.1.4 经济价值第13页
    1.2 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GA对林木种子萌发的研究第13-15页
        1.2.2 蚬壳花椒种子人工萌发研究第15页
        1.2.3 蚬壳花椒种子人工解休眠促进萌发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5-16页
    1.3 转录组的研究进展第16-24页
        1.3.1 转录组概述第16页
        1.3.2 转录组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第16-18页
        1.3.3 测序技术的发展第18-21页
        1.3.4 转录组测序第21-24页
    1.4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24-26页
        1.4.1 研究背景第24页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25页
        1.4.4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的转录组学研究第26-49页
    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试剂第26页
        2.1.3 实验仪器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4页
        2.2.1 蚬壳花椒总RNA提取第26-27页
        2.2.2 转录组测序第27-28页
        2.2.3 转录组数据的组装第28-29页
        2.2.4 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第29-3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4-48页
        2.3.1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35-36页
        2.3.2 转录组测序产量统计第36-37页
        2.3.3 数据组装第37-39页
        2.3.4 ALL-Unigene的功能注释及COG分类第39-41页
        2.3.5 ALL-Unigene的GO分类第41-42页
        2.3.6 ALL-Unigene代谢通路分析第42-43页
        2.3.7 编码蛋白框(CDS)预测第43-44页
        2.3.8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GO分析第44-47页
        2.3.9 SSR分析第47-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高通量测序中与种子萌发相关的PP2C基因验证第49-61页
    3.1 实验材料第49-51页
        3.1.1 植物材料第49页
        3.1.2 试剂与药品第49页
        3.1.3 主要仪器与软件第49页
        3.1.4 菌株与载体第49-50页
        3.1.5 培养基与相关溶液第50-51页
    3.2 实验方法第51-56页
        3.2.1 中间保守区序列克隆的引物设计第51-52页
        3.2.2 总RNA提取及纯化第52-53页
        3.2.3 PP2C中间保守区的克隆第53页
        3.2.4 3'和5'RACE第53-54页
        3.2.5 胶回收第54-55页
        3.2.6 TA克隆第55-56页
        3.2.7 序列分析第5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3.3.1 总RNA的电泳检测第56-57页
        3.3.2 PP2C基因中间部分同源片段的克隆第57页
        3.3.3 PP2C基因cDNA序列末端的扩增第57-58页
        3.3.4 胶回收第58页
        3.3.5 TA克隆第58-59页
        3.3.6 测序与拼接第59页
        3.3.7 与高通量测序结果比对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结论、讨论与展望第61-65页
    4.1 主要研究结论第61-62页
    4.2 讨论第62-63页
        4.2.1 总RNA提取第62页
        4.2.2 功能注释第62页
        4.2.3 差异表达基因与抗性相关的代谢通路分析第62-63页
        4.2.4 SSR分析第63页
    4.3 创新性第63-64页
    4.4 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附录A第73-81页
    附表1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第73-75页
    附表2 差异基因的KEGG pathway注释结果统计第75-79页
    附表3 英文缩略词注释表第79-81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灰播撒旋耕复式作业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双驱二维工作台的同步控制策略研究及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