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8-12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2-23页 |
1 癫痫疾病概述 | 第12-14页 |
2 癫痫的疾病经济负担 | 第14-18页 |
2.1 流行病学负担 | 第14-15页 |
2.2 经济负担 | 第15-16页 |
2.3 广州市癫痫参保患者医疗保险政策 | 第16-18页 |
3 癫痫的治疗方案 | 第18-21页 |
3.1 生酮饮食 | 第18页 |
3.2 癫痫外科治疗 | 第18-19页 |
3.3 癫痫的药物治疗 | 第19-21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4.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广州医保癫痫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门慢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第23-43页 |
1.研究背景 | 第23-24页 |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第24页 |
3 研究内容及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5-41页 |
4.1 门诊就诊情况分析 | 第27-29页 |
4.2 住院就诊情况分析 | 第29-32页 |
4.3 门慢就诊情况分析 | 第32-38页 |
4.4 广州医保参保癫痫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4.5 小儿癫痫患者与成年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5 小结 | 第41-43页 |
5.1 研究结果小结 | 第41-42页 |
5.2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第43-60页 |
1.研究背景 | 第43-4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2.1 检索策略 | 第44页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44页 |
2.3 结局指标 | 第44-45页 |
2.4 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 | 第45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57页 |
3.1 检索结果和质量评估 | 第46-47页 |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第47-51页 |
3.3 有效性评价 | 第51-54页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54-57页 |
4 小结 | 第57-60页 |
4.1 研究结果小结 | 第57-58页 |
4.2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四部分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小儿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成本效用分析 | 第60-88页 |
1.研究背景 | 第60-6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1-65页 |
2.1 Markov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61页 |
2.2 Markov模型建立步骤 | 第61-64页 |
2.3 Markov模型分析方法 | 第64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64-65页 |
3 分析方法 | 第65-72页 |
3.1 样本来源 | 第65页 |
3.2 模型参数 | 第65-69页 |
3.3 Markov模型 | 第69-72页 |
4 MARKOV模型结果 | 第72-84页 |
4.1 回乘分析 | 第72页 |
4.2 Markov队列分析 | 第72-78页 |
4.3 蒙特卡罗分析结果 | 第78-79页 |
4.4 敏感性分析 | 第79-84页 |
5 讨论与小结 | 第84-88页 |
5.1 研究结果小结 | 第84-85页 |
5.2 讨论 | 第85-88页 |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1.主要结果及结论 | 第88-90页 |
2.研究局限性 | 第90页 |
3.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附录 | 第98-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