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储运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含腐蚀缺陷X80管道失效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单腐蚀管道失效评价第12-15页
        1.2.2 群腐蚀管道失效评价第15-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第2章 腐蚀管道失效理论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X80管线钢的力学特征及应变性能第20-23页
        2.2.1 X80管线组织特点第20-21页
        2.2.2 X80管线塑性变形指标第21-23页
    2.3 管道失效判据第23-26页
        2.3.1 基于应力的失效判据第23-24页
        2.3.2 基于应变的失效判据第24-26页
    2.4 腐蚀管道失效评价第26-31页
        2.4.1 腐蚀管道失效评价标准及方法第26-29页
        2.4.2 相邻腐蚀相互作用准则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32-47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40页
        3.2.1 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第33-38页
        3.2.2 材料模式第38页
        3.2.3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第38-39页
        3.2.4 失效准则第39-40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40-46页
        3.3.1 基本参数第40-42页
        3.3.2 荷载及边界条件第42页
        3.3.3 失效准则的确定及结果分析第42-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单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分析第47-70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单腐蚀管道有限元计算第47-51页
    4.3 单腐蚀管道失效机理第51-55页
        4.3.1 单腐蚀管道破坏模式第51页
        4.3.2 单腐蚀管道破坏过程第51-52页
        4.3.3 单腐蚀管道应力分析第52-55页
    4.4 单腐蚀管道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5-61页
        4.4.1 缺陷深度的影响第55-57页
        4.4.2 缺陷长度的影响第57-58页
        4.4.3 缺陷宽度的影响第58-59页
        4.4.4 缺陷位置的影响第59-60页
        4.4.5 管道径厚比的影响第60-61页
    4.5 单腐蚀管道失效压力计算公式第61-68页
        4.5.1 单腐蚀管道失效压力计算公式的构建第61-66页
        4.5.2 单腐蚀管道失效压力计算公式的验证第66-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双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分析第70-85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双腐蚀管道有限元分析第70-80页
        5.2.1 双腐蚀管道有限元计算第70-74页
        5.2.2 轴向相邻双腐蚀管道失效分析第74-77页
        5.2.3 环向相邻双腐蚀管道失效分析第77-80页
    5.3 双腐蚀失效压力计算方法第80-84页
        5.3.1 轴向双腐蚀失效压力计算方法第80-81页
        5.3.2 环向双腐蚀失效压力计算方法第81-82页
        5.3.3 交叉双腐蚀失效压力计算方法第82-83页
        5.3.4 计算方法的验证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复杂形状腐蚀管道失效分析第85-94页
    6.1 引言第85页
    6.2 复杂形状腐蚀管道爆破试验第85-88页
        6.2.1 实验试件基本参数第85-86页
        6.2.2 实验结果第86-88页
    6.3 复杂形状腐蚀管道有限元分析第88-92页
        6.3.1 复杂形状腐蚀管道有限元计算第88-89页
        6.3.2 破坏模式第89-90页
        6.3.3 应力分析第90-91页
        6.3.4 几何参数分析第91-92页
    6.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94-96页
    7.1 结论第94-95页
    7.2 建议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岗东铁山~龙门区块长兴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圈闭研究
下一篇:基于B/S架构的PDC钻头三维布齿设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