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变化、历史气候论文

多指标记录的长白山高海拔泥炭地表面干湿变化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引言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代用指标研究进展第9-12页
        1.2.1 植物大化石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有壳变形虫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3 腐殖化度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2-14页
        1.3.1 选题依据第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3 技术路线第13-14页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14-1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2.2 研究地点与样品采集第15-16页
        2.2.1 老白山泥炭沼泽第15页
        2.2.2 园池泥炭沼泽第15页
        2.2.3 赤池泥炭沼泽第15-16页
    2.3 研究方法第16-19页
        2.3.1 样品采集第16页
        2.3.2 AMS~(14)C和~(137)Cs方法定年第16-17页
        2.3.3 植物大化石鉴别与分析第17页
        2.3.4 有壳变形虫处理与鉴定第17-18页
        2.3.5 腐殖化度测定第18-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32页
    3.1 泥炭剖面年代框架第19页
    3.2 老白山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第19-24页
        3.2.1 老白山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第19-22页
        3.2.2 老白山有壳变形虫确定的水位埋深第22-23页
        3.2.3 老白山腐殖化度测定结果第23-24页
    3.3 园池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第24-28页
        3.3.1 园池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第24-26页
        3.3.2 园池有壳变形虫确定的水位埋深第26-27页
        3.3.3 园池腐殖化度测定结果第27-28页
    3.4 赤池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第28-32页
        3.4.1 赤池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第28-30页
        3.4.2 赤池有壳变形虫分布第30-31页
        3.4.3 赤池腐殖化度测定结果第31-32页
4.讨论与结论第32-38页
    4.1 讨论第32-36页
        4.1.1 老白山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第32-33页
        4.1.2 园池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第33页
        4.1.3 赤池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第33-34页
        4.1.4 老白山泥炭沼泽古水位动态第34-35页
        4.1.5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第35-36页
    4.2 主要结论第36-37页
    4.3 不足和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附图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意研究
下一篇:三七皂苷生物合成途径HMG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