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樊山批判》批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序言第10-12页
1 批词的界定及《樊山批判》其书其人第12-26页
    1.1 批词的界定第12-17页
        1.1.1 批词的由来及发展第12-13页
        1.1.2 批词与判词的关系第13-17页
    1.2 《樊山批判》及樊增祥其人第17-20页
        1.2.1 清代批词盛行缘由第17-18页
        1.2.2 《樊山批判》一书第18-19页
        1.2.3 樊增祥其人第19-20页
    1.3 《樊山批判》批词内容整理第20-26页
        1.3.1 依据案件性质分类第21-23页
        1.3.2 依据案件是否被受理分类第23-25页
        1.3.3 依据批词结论的性质分类第25-26页
2 《樊山批判》中批词的分析第26-44页
    2.1 《樊山批判》中批词贯穿的司法理念第26-35页
        2.1.1 息讼调解理念第26-28页
        2.1.2 道德教化理念第28-31页
        2.1.3 天人感应报应观第31-32页
        2.1.4 地方保护主义第32-33页
        2.1.5 歧视妇女第33-35页
    2.2 批词的制作主体分析第35-36页
    2.3 批词的制作特色分析第36-41页
        2.3.1 重说理教化第36-37页
        2.3.2 重事实证据第37-39页
        2.3.3 重律例适用兼宣传第39-40页
        2.3.4 重优良习惯第40-41页
    2.4 批词的效用分析第41-44页
        2.4.1 批词的法规范效用第42页
        2.4.2 批词的一般效用第42-44页
3 樊山批词的评析第44-52页
    3.1 樊山批词可借鉴因素分析第44-45页
        3.1.1 依律制作第44-45页
        3.1.2 及时制作第45页
        3.1.3 重视内容第45页
    3.2 樊山批词的局限性分析第45-46页
        3.2.1 权力集中第45-46页
        3.2.2 歧视态度第46页
    3.3 樊山批词的当代启示第46-52页
        3.3.1 贯彻以理动情德化的司法观念第46-47页
        3.3.2 注重司法文书的说理第47-49页
        3.3.3 司法文书的监督功能第49-50页
        3.3.4 司法文书的普法功能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努尔哈赤时期习惯法研究(1616年-1626年)
下一篇:我国公众参与地方人大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