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改性乳化沥青 | 第11页 |
1.2.2 岩沥青 | 第11页 |
1.2.3 微表处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沥青改性及乳化机理 | 第14-20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改性剂与改性机理 | 第14-15页 |
2.2.1 SBR改性机理 | 第14-15页 |
2.2.2 岩沥青改性机理 | 第15页 |
2.3 乳化剂及其乳化机理 | 第15-18页 |
2.3.1 乳化剂的作用 | 第15-16页 |
2.3.2 乳化剂的特性 | 第16-17页 |
2.3.3 乳化剂的分类 | 第17-18页 |
2.4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工艺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基质乳化沥青配方研究 | 第20-28页 |
3.1 概述 | 第20页 |
3.2 原材料的选用 | 第20-22页 |
3.2.1 沥青 | 第20-21页 |
3.2.2 乳化剂 | 第21页 |
3.2.3 其他添加剂 | 第21-22页 |
3.3 基质乳化沥青的配方确定 | 第22-27页 |
3.3.1 油水比的确定 | 第22-23页 |
3.3.2 乳化时间的确定 | 第23-24页 |
3.3.3 乳化剂掺量的确定 | 第24-25页 |
3.3.4 皂液pH值的确定 | 第25-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岩沥青-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制备研究 | 第28-51页 |
4.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第28页 |
4.2 改性剂 | 第28-30页 |
4.2.1 SBR胶乳 | 第28-29页 |
4.2.2 岩沥青 | 第29-30页 |
4.3 三种工艺的对比研究 | 第30-35页 |
4.3.1 不同制备方式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4.4 岩沥青掺量对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影响 | 第35-46页 |
4.4.1 岩沥青掺量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2 岩沥青掺量对蒸发残留物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4.4.3 岩沥青掺量对布氏粘度的影响 | 第41-44页 |
4.4.4 岩沥青掺量对粘附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5 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46-48页 |
4.6 复合改性乳化沥青优选 | 第48-49页 |
4.6.1 基质沥青SK-70下两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对比 | 第48页 |
4.6.2 青川岩沥青下三类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对比 | 第48-4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研究 | 第51-81页 |
5.1 微表处混合料技术指标 | 第51-53页 |
5.1.1 微表处集料质量要求 | 第51页 |
5.1.2 微表处级配要求 | 第51-52页 |
5.1.3 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 第52-53页 |
5.2 集料选择及级配优化 | 第53-56页 |
5.3 两种级配的对比研究 | 第56-71页 |
5.3.1 拌和试验 | 第56-58页 |
5.3.2 粘聚力试验 | 第58-61页 |
5.3.3 耐磨性能 | 第61-65页 |
5.3.4 抗水损坏性能 | 第65-66页 |
5.3.5 抗车辙变形性能 | 第66-69页 |
5.3.6 构造深度 | 第69页 |
5.3.7 摆值 | 第69-71页 |
5.4 水泥对微表处混合料的性能影响 | 第71-78页 |
5.4.1 水泥对可拌和时间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2 水泥对粘聚力的影响 | 第72-74页 |
5.4.3 水泥对破乳时间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4 水泥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5 水泥对抗水损坏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6 水泥对轮辙变形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7 水泥掺量的确定 | 第78页 |
5.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78-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三种乳化沥青及微表处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 | 第81-88页 |
6.1 概述 | 第81页 |
6.2 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对比 | 第81-82页 |
6.3 混合料性能对比 | 第82-86页 |
6.3.1 耐磨性能对比 | 第82-83页 |
6.3.2 抗水损坏性能对比 | 第83-84页 |
6.3.3 抗车辙性能对比 | 第84-86页 |
6.4 三种改性乳化沥青经济性对比 | 第86-8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工程实践与应用 | 第88-94页 |
7.1 概述 | 第88页 |
7.2 工程背景 | 第88页 |
7.3 配合比设计 | 第88-91页 |
7.3.1 改性乳化沥青 | 第88-89页 |
7.3.2 级配设计 | 第89-90页 |
7.3.3 配方的确定 | 第90-91页 |
7.4 施工过程 | 第91-92页 |
7.5 抗滑性能测试 | 第92页 |
7.6 噪音测试 | 第92-93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94-97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4-95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95-96页 |
8.3 存在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