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刀具论文--各种材料刀具论文

硬质合金刀具切削筒节材料刀屑接触区元素扩散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刀具失效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元素扩散行为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裂纹扩展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切削筒节材料粘焊实验研究第17-26页
    2.1 实验方案第17-18页
        2.1.1 实验材料和装置第17-18页
        2.1.2 实验参数的选择第18页
    2.2 实验结果第18-21页
    2.3 粘焊形成分析第21-25页
        2.3.1 前刀面粘焊破损现象第21-22页
        2.3.2 刀屑粘焊的形成第22-24页
        2.3.3 刀屑粘焊的实质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刀屑接触区元素扩散模型第26-38页
    3.1 扩散微观机制第26-29页
        3.1.1 换位机制第26-27页
        3.1.2 间隙机制第27-28页
        3.1.3 空位机制第28-29页
    3.2 刀屑元素扩散的数值分析第29-33页
        3.2.1 刀屑接触过渡区元素分布的数值分析第29-31页
        3.2.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1-33页
    3.3 模型的验证第33-37页
        3.3.1 试验方案第33-35页
        3.3.2 实验结果及验证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接触区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第38-54页
    4.1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第38-43页
        4.1.1 分子动力学运动方程及数值积分方法第38-40页
        4.1.2 分子动力学系综第40-41页
        4.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41-42页
        4.1.4 势函数第42-43页
    4.2 刀屑材料扩散行为的仿真分析第43-50页
        4.2.1 WC结构第44页
        4.2.2 模型的建立第44-50页
    4.3 分析计算及结果第50-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刀具前刀面疲劳裂纹的演化过程第54-70页
    5.1 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原理第54-57页
    5.2 裂纹尖端塑性区分析第57-59页
        5.2.1 断裂力学的基本假设第57-58页
        5.2.2 裂纹尖端塑性区第58-59页
    5.3 硬质合金疲劳裂纹的产生及扩展第59-69页
        5.3.1 微观结构分析第59-62页
        5.3.2 微观裂纹的增韧机制第62-64页
        5.3.3 外力作用下位错引起的裂纹与扩展第64-66页
        5.3.4 前刀面形貌分析第66-68页
        5.3.5 降低粘结破损的措施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微量润滑高速铣削300M钢刀具磨损机理研究及模型建立
下一篇:低温微量润滑高速铣削300M钢已加工表面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