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安全与事故论文

海底隧道火灾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海底隧道火灾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3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1.3 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1.4.1 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第16-17页
        1.5.1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1.5.2 预期达到的目的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和海底隧道火灾特性第18-31页
    2.1 火灾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第18-23页
        2.1.1 常用火灾模型第18-19页
        2.1.2 火灾过程常用计算公式第19-20页
        2.1.3 PYROSIM简介及模型理论基础第20-22页
        2.1.4 烟气层吸穿现象第22-23页
    2.2 海底隧道的举例第23-24页
    2.3 海底隧道发生火灾的原因第24-26页
    2.4 海底隧道火灾的特点第26-27页
        2.4.1 火灾发生过程第26页
        2.4.2 隧道火灾特性第26-27页
    2.5 海底隧道火灾燃烧产物的危害性第27-29页
        2.5.1 火灾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性第27-28页
        2.5.2 火灾燃烧物的危害性第28-29页
        2.5.3 火灾产生气体、烟雾的危害性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不同火源功率对烟气层特性的影响第31-55页
    3.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3.1.1 模型建立的基础第31-33页
        3.1.2 初始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3页
        3.1.3 数值模拟PYROSIM参数确定第33-34页
    3.2 数值模拟第34-39页
        3.2.1 隧道模型的设计第34-35页
        3.2.2 监测设备的布置第35-36页
        3.2.3 模拟计算工况参数的设置第36-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53页
        3.3.1 烟气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分析第39-41页
        3.3.2 温度竖向分布函数分析和烟气层厚度分析第41-47页
        3.3.3 排烟系统输出量、排烟系统效率的计算第47-50页
        3.3.4 烟气分层的Froude数分析第50-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不同排烟口尺寸对烟气层特性的影响第55-66页
    4.1 数值模拟第55-57页
        4.1.1 隧道模型的设计第55页
        4.1.2 监测设备的布置第55-56页
        4.1.3 模拟计算工况参数的设置第56-5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7-64页
        4.2.1 烟气层界面的形态特征分析第57-60页
        4.2.2 温度竖向分布函数分析和烟气层厚度分析第60-62页
        4.2.3 排烟系统输出量、排烟系统效率的计算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火场灭火降温与应急救援第66-77页
    5.1 火场灭火降温第66-71页
        5.1.1 火灾发展规律第66页
        5.1.2 海底隧道消防系统的选择第66-67页
        5.1.3 常用灭火降温方法第67-68页
        5.1.4 对消防给水系统改进--将海水用于消防给水第68-71页
    5.2 应急救援第71-73页
        5.2.1 应急救援基本原则第71-72页
        5.2.2 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的必要性第72页
        5.2.3 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应能实现的功能第72-73页
        5.2.4 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的操作方法第73页
    5.3 增氧技术第73-76页
        5.3.1 总需氧量第73-75页
        5.3.2 所需氧气瓶数量的计算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轴箱轴承载荷分布及不同接触状态修形分析
下一篇:聚丙烯—钢纤维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韧性研究